• 29阅读
  • 0回复

也是一种愚公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06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也是一种愚公精神
季音
不久前去浙江上虞市访问,这里从上到下齐心围涂造田开发耕地的情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上虞原是个盛产粮、棉、麻、丝、果的农业县,解放后四十多年来,人口翻了一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又突飞猛进,因此耕地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把扩大耕地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北部杭州湾畔大规模地把滩涂改造为耕地,多年来市领导班子已换了几任,这件大事却一任接一任地始终紧抓不懈,从未间断。现在他们已在潮起潮落的荒芜海涂上,开发出十六万亩良田,约占全市耕地的四分之一。上虞市解放初拥有耕地六十余万亩,在建筑用地激增的情况下,现在依然拥有耕地六十万亩,这是很难得的。稳定了耕地,也就稳定了农业,稳定了社会,也为上虞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上虞市是全国农村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之一,这几年经济继续健康快速增长。这一切成就,在很大程度上都与耕地的稳定有关。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耕地又是农业的基础,地之不存,农将焉附?但可惜,耕地意识这几年在相当多人的头脑里淡化了,不少地方没有把稳定耕地列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房地产热、开发区热、个人与集体的建房热中,大量地侵占耕地,形成了耕地的不正常锐减。据国家统计局与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材料,从一九八九年到一九九三年,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六千四百三十二万亩,相当于一个四川省的耕地面积。一九九四年全国又净减耕地达六百万亩。这是多么令人震惊的数字呵!
当然,进行各项经济建设,占用一部分耕地是不可免的。但现在的问题是,不少地方只占而不造;甚至滥征滥占,使成千上万亩良田成了不毛之地。
稳定耕地的办法不外两条,一是坚决落实国家关于土地管理的法规,大力节约用地,凡不正当占用的要限期退地还农。二是积极开发荒地、荒山等土地后备资源。各地的实践证明,后者还是大有可为的。据浙江调查,钱塘江入海口和东海之滨,就有数以百万亩计的荒芜滩涂可以改造成耕地,上虞市所开发的只是很小一部分。据上虞市有关部门勘察,他们那里也至少还有十五万亩滩涂可以改造成耕地。他们已决定继续把这件大事业干下去。
开发滩涂这类土地后备资源,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备受辛劳,并且难于短期受益。这就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与吃大苦、耐大劳的牺牲精神,急功近利是不行的。上虞人把他们长期围涂造田的精神,称为“围涂精神”。这也是一种愚公精神,是一种艰苦奋斗、为子孙造福的奉献精神。在目前我国耕地锐减趋势还未能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下,我以为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