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重视农业投入要落在实处——谈谈增施有机肥的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08
第3版(经济)
专栏:

  重视农业投入要落在实处
——谈谈增施有机肥的问题
  本报评论员
重视农业,增加投入,从上到下呼声日高。现在,关键在于如何把重视农业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增加有机肥的投入,就是增加农业投入的重要一环。
众所周知,农业是以生物性生产为基础的产业,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主要物质基础。保护基本农田,除了在数量上保护,防止滥占耕地外,还要在质量上保护,防止土壤退化和污染,增加有机肥料的投入正是这方面的有效措施。
人们熟知的一句农谚讲:“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其实,粪,不仅“当”庄稼的“家”,更“当”地的“家”,“苗靠粪长,地靠粪养”正是说的这个道理。这里说的“粪”,指的是农家肥,即有机肥料。实践证明,增施有机肥,是培肥土壤、提高地力的最有效、最重要的措施,具有特殊的、无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施肥就要做到有机肥料与化肥配合施用,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化肥氮磷钾比例失调的矛盾,而且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对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也有现实意义。
据农业部门估算,我国农田投入的养分约有35%的氮素、50%的磷素、90%的钾素及大部分微量元素要靠有机肥料提供。有机肥料是我国农业的一项重要资源。自1988年国务院专门发出关于重视和加强有机肥料工作的指示以来,各地增施有机肥料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农田有机肥料的投入仍然是个薄弱环节,丰富的有机肥料资源还没有被充分利用,其潜力还相当大。如人粪尿,每人日产0.5公斤,按3亿城市人口计算,全年约产5400万吨,而目前利用的还不足1/3。全国有猪、牛、羊、马等牲畜7亿多头,家禽近40亿只,这些畜禽每年产粪便10多亿吨,但利用率并不高。我国每年在生产4亿多吨粮食的同时,还生产出5亿多吨秸秆,这些秸秆所含的氮、磷、钾,差不多相当于每年进口化肥的总量。但据有关部门统计,只有26%用于过腹还田,15%用于直接还田,少部分用于造纸、建筑、编织等,其余相当部分被焚烧掉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空气。此外,塘泥、绿肥的利用和种植也很不理想。
积造农家肥是中国历代农民延续下来的一个宝贵传统,外国人惊叹中国的土地耕种几千年地力不减是一个“奇迹”,施用农家肥对创造这一奇迹是立了头功的。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化肥的便当、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等原因,积造农家肥的宝贵传统在当今青年一代农民身上有所丢失,甚至有的青年农民嫌农家肥脏臭,避而远之。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现在,有必要大讲农家肥种种不可替代的效力,教育青年一代农民正确认识农家肥,继承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积造、施用农家肥的传统,并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
农业部部署的“三冬”农业工作,把积造农家肥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提出了户增积3立方,亩增施1吨有机肥的目标之后,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个积造农家肥的新热潮。增积、增施有机肥是一项长期的社会性工作,不可能靠一两次突击行动完成,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令人高兴的是,广大农民近年来积造、施用农家肥的热情和自觉性比过去有所提高。各地如趁热打铁,积极引导、组织农民多积多用农家肥和科学施肥,同时加强有机肥料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研究和推广积造、施用有机肥的实用技术和机械,必将推动积肥养地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子孙的事业再现光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