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从藏山文化说开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07
第12版(副刊)
专栏:五光十色

  从藏山文化说开去
  高芸香
说到山西,国人多知晋祠、五台,少知藏山。藏山深藏于盂县小城城北18公里的重峦叠嶂之中。其所以未获得与其景观、文化相称的盛名,大概与其所在的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经济滞后不无关系。然而此山岩道龙折、穹窿峻绝,其险其秀晋祠土山远不能及。泉涌林茂,鸟鸣深涧,又比五台多点儿空幽灵气。也许正是因为人迹少些,更显得肃静伟丽,独具神工。
但是,藏山之“藏”却不在其“人迹所不及”。而是因“赵氏孤儿”在此藏身而得名。《史记·赵世家》记载: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得宠,任司寇。屠岸贾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盾子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灭其族。赵朔妻庄姬(晋公主)身怀有孕,避祸宫中,生男赵武。屠岸贾闻讯入宫搜孤,朔之门客公孙杵臼与朔之友人程婴相谋救孤,取他人婴儿以代赵孤。杵臼与假孤惨遭杀害,程婴与真孤俱匿山中。此山就是藏山。
试想,假若没有藏山那样的路障百折,没有那造化独钟的藏孤洞、藏孤洞前没有那雪片也似的白色鸽毛,程婴和真孤怎能脱险?——据说屠岸贾搜孤至此,发现鸽毛遍地,飞鸟往来不绝,便认为此处无人。就在这一瞬,决定了历史的走向。15年后,韩厥迎立赵孤,尽灭屠族。孤儿存则赵氏存,赵氏存而后才有赵简子、赵襄子,有韩赵魏三家分晋;才有立国200多年的赵国跻身于战国七雄。也才有脍炙人口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信陵君窃符救赵……。藏山以其特有的灵慧决定了历史是这样的进程而不是别样的进程。
于是,有了盂县人引以自豪的藏山文化。从《史记》的历史纪传到元人纪君祥的历史剧《赵氏孤儿》,再到《东周列国志》的讲史小说。
其次是民间传说。流传于盂县群众中的口碑丰富了藏山文化的内容。盂县王村乡的黄安村原为“慌鞍”。因后有追兵,程婴一时慌张,将怀中孤儿落下马鞍。盂县长池乡神泉,有一处叫“宝剑口”,传说程婴曾在那里丢过宝剑。“感而生敬,敬而弥笃”。远方的来客,不论你是谁,只要踏上藏山的土地便进入藏山文化的氛围,只能信其有,不能信其无。
久而久之,赵武、程婴、杵臼和韩厥被愈传愈神,渐渐成为人民心目中的一种寄托、一种象征。这就修庙立祠,被奉为一方神灵。藏山庙多数建于明清,只有建在龛崖内的寝宫为元代建筑。一气呵成的建筑群,悬崖砌垒,因山就势,上接凌霄,下夺深壑,幽雅别致地点缀于自然景物中。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是纪念盛会。铭刻在山石、庙柱上的古代文人学士的诗词、楹联和当地人的瞻仰、祭祀活动,遥遥贯穿着古往今来。
早在18世纪,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就被英、法、德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流传。伏尔泰曾将它改编为《中国孤儿》,使其登上世界舞台。
当然,登临此山并不是人人都能感受藏山之灵。对于往功德箱中投了小钱而企求换取大钱的夏洛克之流,要理解藏山文化的精髓比大象钻过针眼都困难。一个墨守传统的民族是没有活力的民族,而一个丢弃传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商品世界中日益膨胀的人类心灵需要在此做短暂的回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