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全国教育系统劳模黄淑琴两度舍家兴学,艰苦创业,8年建起两所高标准特殊教育学校,接收500多名聋哑弱智孩子入校学习,残童们亲切称她——“校长妈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08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全国教育系统劳模黄淑琴两度舍家兴学,艰苦创业,8年建起两所高标准特殊教育学校,接收500多名聋哑弱智孩子入校学习,残童们亲切称她——“校长妈妈”
马维秋
今年54岁的黄淑琴原任辽宁省盖州市(原盖县)城关小学校长。1988年,她满怀对残疾儿童的一片爱心,主动要求离开熟悉的普教岗位,着手筹建盖州第一所聋哑学校。消息传开,全市上百名聋哑儿童随家长急不可待地前来报名。面对残疾孩子一双双充满热望的眼睛,黄淑琴流泪了。在校园还是一片荒草甸的情况下,黄淑琴决定提前招生开学,她动员两个儿子带着妻小分别搬到岳父和亲戚家去住,将儿子刚盖好不足一年的7间新房腾出来做校舍,当年招收67名聋哑儿童入学。开学缺经费,她动员全校教师集资,自己带头卖掉了500只产蛋鸡和5口大肥猪,换来4500元,为学校买桌椅、教具。
当离开父母的聋哑儿童住校开始学习生活后,黄淑琴像慈母一样帮助孩子们梳头、洗脚、洗衣服甚至剪指甲、系鞋带。晚上,她怕孩子们想家,就和孩子们睡在一起。哪个学生蹬了被子,她给盖上;女孩子胆小不敢上厕所,她陪着去。年近5旬的黄淑琴热心钻研特教业务,她带领全校教师骑自行车往返100多里去营口市聋校观摩学习。为尽快带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黄淑琴率先垂范亲自担任学校语言训练实验班的班主任,一年内奇迹般地学会了1300多例手语和全部指语。
两度春秋,黄淑琴一边组织教学,一边四方奔走募捐,在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的资助下,一座1300平方米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学生由67名增加到170多名。
新学校刚刚建起不久,黄淑琴得知全县尚有数百名弱智儿童不能就学,便再次毅然向上级请求离开聋哑学校,去筹建辽宁第一所县级弱智学校。为了早一天开学,黄淑琴再一次白手起家,和老伴一起倒出自家住的5间房。又和一群“傻孩子”朝夕生活在一起。黄淑琴二度舍家兴学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各级领导和群众,在黄淑琴的积极奔走下,1992年,投资80多万元的一座崭新的标准化的育智学校又落成了。
为让“傻孩子”聪明起来,黄淑琴又埋头钻研弱智教育。两鬓斑白积劳成疾的黄淑琴怀着一颗童心带着学校教师翻山越岭去采集标本,建起了一间别具乡土特色的教具室,陈列着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标本2000多件。生动活泼的实物教学,大大提高了弱智儿童的学习兴趣。黄淑琴以一颗慈母之心不仅关心孩子们在校的生活,还为他们精心筹划着未来。8年来,黄淑琴先后在两所特殊学校建起了可以培养残疾学生劳动技能的纸箱厂、塑料厂等5个校办工厂,不仅给学校提供了可观的教育经费,同时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现在第一批聋哑学校毕业生已全部在校办工厂工作。
“校长妈妈”黄淑琴凭着圣洁的母爱和高尚的师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被评为辽宁“十大女杰”和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