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缩小东西差距的战略对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09
第9版(理论)
专栏:改革热点纵横谈

  缩小东西差距的战略对策
黄钧儒龚晓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经济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拉大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这个问题若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矛盾,影响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社会、政治稳定。解决东西差距要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道路。邓小平同志说:“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邓小平同志这一系列论述,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这种战略步骤既坚持了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摆脱了空想成分,着眼于长远和全局,通过以效率优先求发展,以充分发展来解决差距的办法,为从根本上解决东西差距指明了方向。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缩小东西差距的战略对策要点应当包括下列方面:
(一)由单纯的地区倾斜变为按国家产业政策倾斜。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不同地区的资源状况、资金状况、市场状况进行比较,对优势产业进行培育。认真执行“八五”计划中确定的“统筹规划,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地区布局原则,把全国经济的统一性和地区经济特色结合起来,使产业倾斜建立在地区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基础上。
(二)增强国家扶持西部地区发展的力度。而这种扶持的重点在于加强对西部地区基础行业的开发,而不是全国性的投资重点西移。扶持的重点主要是能源、原材料、农业和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如西北油田的开发、北疆铁路配套建设、青藏线扩能、包兰电气化工程、南昆铁路建设、西北、西南通信光缆建设、扩建港口、航空港等等。通过对这些基础设施的大力扶持,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增强西部地区的开放度。
(三)大力推进东西经济协作。东部地区具有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而资源较为贫乏;西部地区资源较为丰富,而人才、资金、技术、信息处于劣势。大力推进东西协作,有利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目前,此类协作已显示出其广阔的前景,如东部地区在西部建立原材料基地,补偿贸易,西部企业在沿海设立窗口、办企业;东西部企业间双向投资、双向参股,联合开发新产品等等。这些经济协作效果是相当明显的。仅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广西等五个自治区,几年间已先后与内地和沿海省市签订各类经济技术协作合同1.9万多个,引进资金和物资总额达100多亿元,初步形成了纺织、制糖、机械、电子、物资和矿产开发等行业协作网络。在东部的帮助下,西部新建150多个大中型企业,将成为民族地区的骨干产业。
(四)加快西部城市化的步伐。城市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在空间上的反映。东西差距在一定意义上讲,集中体现在城市化的差距上。我国西部国土面积约占全国的55.9%,人口约占全国的22.8%(1991年),而城市数量仅占全国的19.0%。由于城市化水平低,产业与市场链衔接不紧,因此,中心城市对周围的中小城镇难以产生辐射、带动作用,与东部,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城市连片成群,在发展中互促共荣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加快西部城市化建设的步伐,要抓好的主要环节包括:实行城市群发展战略,在重点地区相对集中地发展城市;加快小城镇的建设速度,培育大中城市的支撑网络体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诱导区域性专业市场向城市集中;有步骤地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村剩余劳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西部城市化注入新的活力。
(五)以资源换资金,加快西部对外对内开放的力度。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我国各种矿物质资源储备量的60%以上均分布在西部。如甘肃的有色金属,青海的钾盐,新疆的石油,陕西的煤炭、天然气,四川、贵州的水能资源等,对外商都有较大的吸引力。通过以资源换资金的方式进行开发,其前景是广阔的。而且,这种开发方式亦可与东部进行合作。
(六)加快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步伐。西部地区生产力水平低、国有经济活力不足,集体经济力量薄弱,若走大力发展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的路子为目前的财力、物力所不允许,反之,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下大力气搞活国有经济的同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战略措施。以贵州为例,改革15年来,个体户增加几十倍、私营企业从无到有达3144户,“三资”企业蓬勃发展,对全省经济发展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而这对于政府来说,主要是政策引导,其经济风险和社会负担比较小,同时又有利于集聚社会资金。由于非公有制经济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又是天然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因此有很强的创造性和竞争意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刺激公有制经济的生长活力,形成共生繁荣的局面,所以发展西部地区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缩小东西差距的重大战略措施。
(七)培育西部地区劳务输出的新机制。由于东西经济发展差距拉大,民工潮问题日趋激烈。1992年全国有6000—7000万农民工在流动,其中西部地区占了相当的比例,如四川每年外出打工人数达500万左右。提高农村剩余劳力跨区域流动的有序化和组织化程度,是减少民工盲目流动,增强西部经济实力,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实力的重要措施。具体对策主要包括,西部劳务输出省与东部劳力输入省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务协作关系,建立省际劳务协调中心,共同协调、组织、管理劳动力市场。与此同时,要提高对国外劳务输出的比重。资料表明,国际劳务市场每年的劳务发包量达7000多亿美元,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4强。亚洲地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劳动力短缺日趋严重。而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输出潜力很大。因此,要有意识地投入一部分资金,培训劳工,提高其基本素质,以适应国际劳务市场对劳工基本素质要求较高的形势。
(八)加速东西区域市场的接轨,加快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的步伐。目前,西部地区市场体系呈现迅速发展与相对滞后并存,走向开放与保守封闭并存,主体完备与局部残缺并存等特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快东西区域市场接轨的步伐,反之,那种区域市场自我封闭的作法,是一种经济上的近视症,只有通过东西市场的对接,进而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衔接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打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环境相对封闭的状况,加快西部地区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要坚决反对区域市场壁垒,走全国市场一体化的道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