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现代戏创作的新收获——评河南入选“五个一工程”的几台现代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09
第10版(副刊)
专栏:

  现代戏创作的新收获
——评河南入选“五个一工程”的几台现代戏
王洪应
河南连续3年入选“五个一工程”的三台现代戏(即:越调《吵闹亲家》、曲剧《五福临门》和豫剧《能人百不成》),热切地歌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农村新生活,深受广大观众尤其是农村观众的欢迎。这几台戏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资研究和借鉴的经验。
几台戏选择的都是在现实农村具有典型意义的故事。《吵》剧是写农民杨大山发家了,办婚事讲排场,一出手就花上万元,可当儿子考上大学需要钱时,他却再也拿不出钱来,尴尬中使他清醒起来;《五》剧表现了农民于喜夫妇,受“多子多福”旧观念的影响,生了五个儿子,五个儿子长大了,找他们要房子、要媳妇,把老两口逼得苦不堪言;《能》剧则把笔墨放在一个新时期新农民的描写上,表现了一个叫白世成(即“百不成”)的村长,久经磨难,百折不回带领全村人致富的事。在叙事层面上,这些戏触及了农村现实生活中如何对待金钱、如何计划生育以及发展经济应走什么路的普遍而又重大的新矛盾、新问题。在深层意蕴上,它通过一段段意味深长的人的感情历程和命运沉浮,刻画了人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生活观念的裂变和情感位移。在真诚的讴歌中,蕴含着新的困惑和忧思,进而呼唤更健全的人生、更美好的生活。
作者对现实农村有一种独特透彻的感悟,也只有通过洞察微波细澜,有了感同身受的切实体验和对艺术的真诚热爱,才能把杨大山、于喜夫妇和白世成这样的“我们熟悉的普通人”找出来并写得颇具亮色。三台戏的主人公虽然地位不同、履历各异、所处的客观环境有别,可却一样地使我们感受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每台戏都注意了让人物在斗争拚搏的历程中不断成长,让他们在现实生活的矛盾中去大声疾呼,大胆行动,让人信服地从一个精神的台阶迈上更高的精神台阶,无论是歌颂他们质朴、善良、勤劳的优秀品质,还是批评他们头脑中的旧观念,都给观众以积极的启发和教育。
现代戏好的社会效益是通过观众取得的,编导在争取观众上下了功夫。几台戏取材都是现在农村生活的热点。经济不断发展的农民得到了实惠,有钱怎么花的问题非常实际,《吵》剧“吵”的就是这个问题。计划生育是国策,在农村是天大的事,《五》剧选的就是这类题材。《能》剧既写出新时期农民创业的艰难,也写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希冀、向往。这些戏弘扬主旋律,题材好、角度新,可谓应群众之急,供观众之需。三台戏都是喜剧,好听好看,轻松自如,而不是故作深沉,让一般文化层次的观众看了害怕,只有敬而远之。创作者了解并且尊重广大戏剧观众的审美习惯,娴熟地运用人物“命运”的丝线,牵动观众的心。在用大家熟悉的生动、鲜活的手法“讲”人的故事时,让看戏人感到戏中人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戏中人的每一段台词、唱段,每一个戏剧行为,观众都热切地关注着,及时地做出自己的判断,观众与剧中人的感情是联系在一起的,二者共同悲欢。在风格把握上,这些戏在河南戏乡土味十足、感情火爆浓烈的固有特色的基础上,又在综合美感和敏锐生动方面有了新的开掘,观众看了感到亲切,获得了满足。
河南这几台现代戏成功的做法,增强了我们繁荣新时期戏剧创作的信心。在我们这个农民占全国人口总数80%的国度里,用现代戏这一广受农民欢迎的艺术形式,去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意义显得十分巨大。作为“铸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文艺工作者,理所当然地要完成“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伟大历史使命,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好现代戏。
(作者单位:河南省委宣传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