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特殊“中转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10
第3版(经济)
专栏:

  特殊“中转站”
本报记者夏珺
山西大同市郊区城关镇新华村有这样一个占地100多平方米的大院:四间简陋的草房,院墙内,一个个用土坯隔开的垛子内堆放着一堆堆小山似的粪肥。这就是大同县下高庄乡下高庄村的粪肥“中转站”,老乡们称之为“粪点”。
原来,这里的农民历来有冬季进城积肥的习惯。由于机动车进城要收费,乡亲们就用小马车进城拉粪,放到郊区,攒多了,再找机动车拉回村去。
下高庄村为了保护农民积肥的积极性,就租下了这样一个场地作为固定的“中转站”,村里除了出场租、水、电费,还特地雇了一个孤寡老人给大伙“看摊”。
2月27日上午10点,记者“慕名”来到这个特殊“中转站”采访。只见院内停着两辆小四轮拖拉机,每个车有三四个人正忙着装粪。
记者上前与一个高个子的农民聊了起来。这个农民叫王龙,45岁。王龙告诉记者,他家4口人,种40亩地,他每年都进城积肥。
今年春节前后,王龙已经拉回去约500担“城粪”。他粗略算了一下,去年光省下买化肥的钱就有1000多元。“那你雇人拉一车粪给人家多少钱呀?”“不给钱,给粪。拉三车给他一车。”给他拉粪的小伙子吴海接上来说:“我们这儿都是这个规矩,我年前年后总共拉了50多车,我自己得十五六车,划算。”
带我们前来的村党支部书记刘桢对记者说,党中央重视抓农业,去年又提高了粮食的收购价,农民们种田也觉得来劲了,今年积肥的人也比往年多了。从腊月到现在,除了春节那几天,村里每天有30多挂马车进城积肥,十四五辆机动车到“粪点”拉肥,有的到大同市,有的到大同县,加上猪牛羊圈肥,全村目前已积造农家肥70万担,平均亩施农家肥可望达到100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