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神州谜学之快事——读《现代灯谜精品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09
第12版(副刊)
专栏:

  神州谜学之快事
——读《现代灯谜精品集》
钟敬文
灯谜,是一种特殊的文艺创作和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事象。
猜谜的起源很古老。大概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这类文化活动的萌芽。在当时,它的作用是很严肃、很实际的。它的参与者,大都是集体里的一般成员(包括那些法术——宗教活动的执行者)。这种情况,在中外的古代文献和现代人类学者等的记录中,大都可以找到它的痕迹。
社会发展,人类群体分裂为不同阶级。各种文化活动也随着分化。猜谜这种人文活动自然没有例外。它一方面不同程度地仍继承着本身某些固有的特点,另一方面又适应着各自阶级的性质、需求和文化素质而产生出特殊的面目和功能。从商周到隋唐,这种变化相当显明。上层阶级的谜语(廋词、隐语等)和民间老百姓的诗谜,形态判然不同。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时代,上层(也包括一部分中层)的知识分子,不仅热中于制谜、猜谜,而且俨然把它当作“雅事”,争着记录和谈论它了。当然,同时在民间(中下层社会),制谜、猜谜也并没有消歇,它沿着自己的传统前进着。他们一般不掌握文字,但有些接近民间的知识分子把他们的制作记录下来(冯梦龙的《黄山谜》,就是一个好例子),使我们今天还能够看到前代民众这方面的智力创作成果,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和喜事!
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事物,它不仅在历史上活跃着,在现实社会里,也往往仍然能够生存着,甚至于在某些方面有所发展。制谜和猜谜的文化活动,情况就是如此。解放后,这种活动在全国各阶层里都继续地流行着。许多刊物上经常或偶然刊载着这种资料。在各地节日的活动中,它更是不能缺少的一种项目。在这时期,也产生了一些专业性的谜家。他们利用他们的教养,抒发着他们的才能和智慧,制作了许多有较高水平的谜语。这种作品,分散在各地或各人手里,使它不能发挥出更多更好的作用。
前些时候,高伯瑜等同志花费了许多心思和力量,编纂了一部《中华谜书集成》(第一、第二册已经出版,以下将继续刊行)。这是详尽地囊括了我国自古以来谜语文献的总集。它是一个极完备、极有益的中华谜学文库。遗憾的是,它收录的著述,仅限于建国以前。这几十年来的谜学成就得不到集中和保存。
这种学术上的缺陷,现在正由陆滋源、郭龙春、江更生三同志的新编《现代灯谜精品集》(知识出版社(沪)出版)给以填补了。严格地说,这书并不是《中华谜书集成》的续编。因为它以名家精粹谜语作品为主,且加评释,是一种普及读物性质的书,而前者却兼收作品、论述,偏于保存文献性质方面。但是,本书收罗这段时期海内外作家300余人,作品数千首,并附有作者小传及作品注析等。这不仅在某种程度上带有续编的性质,而且还更具有《集成》所没有的好处。这个《精品集》的出现,无疑是继《集成》的问世,在神州谜学上的一件快事。它既大量保存了数十年来的谜语制作精品,使谜学专家及一般灯谜的制作者、爱好者,得到研究、探索和欣赏、观摩的机会,而又起到发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凝聚民族成员(包括海外华侨、华裔分子)亲密感情的作用。它的社会的、文化的意义,是相当深远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