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两会”开出了紧迫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10
第1版(要闻)
专栏:两会漫议

  “两会”开出了紧迫感
卫晋
在一个偶然的场合,听说人大代表、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赵志浩“逃会”,3月8日飞回山东抓棉花去了,立刻想到这里可能有新闻。3月9日一大早,我就往他家挂长途电话,问个究竟。
通上话,首先核实了两个情况:第一,不是逃会,而是属于特殊情况,经大会批准,请假两天,到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去讲话;第二,不是仅仅抓棉花,而是全面贯彻《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精神,不过重点确实是棉花。因为作为重点产棉省,山东去年棉花生产情况不太好,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今年必须大力扭转,争取棉花播种面积和产量都有较大增长。
我问:“北方4月中旬才开种棉花,你那么着急干吗?”
赵志浩回答:“季节不饶人,怕误了农时哪!虽说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可是有多少工作要做啊!最难的是农民种棉花的积极性不高,棉田面积怕保证不了。得赶快把中央的精神告诉农民,把他们种棉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你要知道,中央的精神从省贯到市、县、乡,到农民耳朵里,需要多长时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我能不着急吗?”
“还有,重视农业,必须增强各行各业、特别是党政机关干部对农民的感情,让他们深刻认识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有了这种感情,才能真正为农民排忧解难,同各种坑农现象作斗争。这个工作也不能到种地才开始做……”
从赵志浩的话音里,我感受到了一种急切心情。而这种急切心情,正随着“两会”日程的推进,在代表、委员中变得越来越强烈,在会场上,在餐厅里,在散步时,听到的几乎都是一片关于今年“两会”精神怎么落实的议论,大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之势。这构成了今年“两会”的一大特点。赵志浩不过显得更富有山东人的性格特征罢了。
由此想到,对于“两会”,社会上有些人往往存在某种误解,认为不过是说说、议议而已,解决不了多大问题。可是,只要到代表、委员中间生活、观察几天,就会深深被他们那种对国家大事的关心程度和对事业的责任感所感染。而且,随着人大、政协职能的加强,代表、委员们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参政议政已不仅是一种热情,正在成为一种务实、落实的自觉。应该说,这是明显的变化。
现在来评价今年“两会”的成果,显然为时过早,但是仅就几天来“两会”已经开出人们紧迫感这一点来看,我们完全可以预期,它对1995年的意义将是深远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