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阅读
  • 0回复

红星农业合作社的第一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2-01
第2版()
专栏:

红星农业合作社的第一年
本报记者 朱学科
红星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一九五三年建立的,共十九户社员。它成长的第一年,就给社员们带来了空前的大丰收。全社一百六十九亩多土地,平均每亩收稻达六百二十斤。比前年在互助组时增产百分之十五。比当年当地互助组多收百分之十。由于集体经营,成本也比前年互助组时降低了百分之五十九点七。因之,社员们全年总收入稻子为十万余斤,纯收入即达七万九千二百二十八斤。
红星农业生产合作社,在江苏省松江县长娄乡。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土地肥沃,是水稻田地区,耕作较复杂,需要劳动力较多,农民们原就有各种原始的互助伴工形式,因之,这里虽是新区,在一九五○年结束土地改革后才开展互助合作运动,但运动发展很快。红星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前身沈金云、吴宝云两个常年互助组,就是由一九五○年临时季节性互助组发展提高起来的。在互助组时期,由于发挥了集体劳动的优越性,曾促使产量逐年提高,据沈金云组十二户的历年产量统计,在解放前的一九四八年,每亩产稻三百七十七斤,刚组织起来的一九五○年,每亩产量提高到四百○八斤,一九五一年为四百七十七斤,一九五二年为五百三十九斤半。但建筑在分散经营基础上的集体劳动,对于生产潜在力的发挥,毕竟是有限度的。一年以前,随着生产发展的要求,组员们已经感到集体劳动与分散经营之间存在着矛盾不能解决,劳力、地力和畜力不能充分利用,工具效能不能发挥。加之,他们受到党的农业生产发展方向的教育,及邻县办社的影响,建社的要求就迅速高涨起来。在一九五三年建立了自己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社后,由于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不仅克服了互助组时生产上所发生的矛盾。而且有条件来进行有计划的农业基本建设。从事各项生产改革,为普遍而迅速的提高产量,增加收入,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建社后,全社五十块土地,归并调整为四十三块。使零田变为整田。并把分布在三里以外的九亩多田,与外村农民议换,使远田变为近田。这样就节约了过去跑远路的时间和劳力浪费。过去是互助组时,四户中农占有二十多亩土地,每人平均三亩三分五厘,只有四个全劳动力,七个半劳动力,感到劳力缺乏,又怕成本费用大,不敢放手在土地上加工;而十五户贫、雇农,占有土地只有一百○五亩,每人平均为二亩二分,却有十三个全劳动力,十三个半劳动力,剩余劳动力感到找不到出路。自建社后土地统一经营,根据每块土地的实际需要,合理使用劳动力,不但能大力进行土地加工,还能把剩余劳动力投入副业生产,增加收入。去年,社里除合养四只猪,种六亩多蔬菜以外,单是有计划的调派剩余劳力出外做工,就获得工资二千九百十六斤稻谷。
过去在互助组时,各户共有四头牛,七部水车。其中中农又占有三只半牛,五部水车,耕田打水,贫、雇农都看着他们先做,无法做到及时的精耕细作,成立合作社以后,耕牛、农具统一使用,一般田都做到三耕十耙,深耕达五寸,由于田界打通了,进行划片上水,车水口减少为七个。水车的灌溉效能从二十五亩扩大到四十亩。全社不但不感到它不够用,而且还有力量帮社外农民打水十四亩半。
不仅如此,由于统一经营以后,全社根据土地分布的形势,统一而合理的组织劳动力,集中社员财力来有计划的进行农业生产基本建设,经营好每一块土地。为普遍提高产量创造了物质条件。在春耕生产准备阶段,全社以四百个人工,兴修了七条小河,二个水塘,使一百五十亩田受益。又以三十多个人工,挑了一千六百担河泥,改良了十六亩白坂田的土壤。同时,由于社员投资、积肥,和政府的贷款帮助,使每一块田都上了肥料。过去张雪庆等四户的二十一亩田,因为生活困难,几十年来就没下足肥料,产量很低,去年因它与社里别的田同样上肥,每亩产量都提高达五百六十斤以上。
其他农业科学技术也由于过去分散经营,不能很好的推广。建社后他们系统地学习和运用了全国水稻丰产模范陈永康的水稻栽培技术,虽然建社的第一年就遇到了春、秋两季大旱,由于社的统一使用劳力、土地及推行了新技术,保证了胜利地战胜旱灾,获得了空前的丰收。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使落后的小农经济,变为先进的合作社经济,是一个艰苦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红星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建社一年中,所以能够充分发挥它集体经营的优越性和作用,提高产量,这是与全体社员在建社、生产和分配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逐步深刻认识到集体经营的优越性,和不断克服个人主义及保守思想是分不开的。
在建社过程中,社员们虽经过党的社会主义前途、建社的各项政策教育,顺利地解决了土地评产入股问题,制订出经营管理、农副业收益分配等各项办法,大家高兴地入了社。但当每个人还没有亲身得到社的好处,还没有集体经营的习惯和经验以前,农民的顾虑是较多的,发生问题也是较多的。在春耕生产准备阶段,大家从兴修农田水利,改良土壤等工作上,开始看到集体经营的好处后,一方面表示对办社有信心,另方面各人又变着方儿想多挣“工分”。如春耕时,由于刨田活重,是定质定量、按件计工,每天可以多得工分,很多人就不服从全社对劳动的统一组织调配,都拥去锛田;有些人刨田只顾量,不顾质,田刨不到五寸深。后来,在党的领导下,及时进行社与社员利益一致的集体主义教育,大家明确认识到每个社员都是社的主人以后,才改正过来,社员们觉悟提高后,不但自己积极劳动,对破坏集体利益的行为也敢进行批评了。特别是秋收以后,社员们见到产量提高得这样多,每人收入增加得这样多,才进一步认识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好处,尤其是经过去年十一月下旬党大张旗鼓地向农民进行了总路线宣传后,社员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又提高了一步。在回忆、对比中,大家不但进一步认清了小农经济是穷困的苦根,更认识到建社第一年,才是在摆脱小农经济穷困的道路上走了第一步。要走到社会主义,完全摆脱穷困,还要经过长期的努力过程。他们为了以实际行动来拥护总路线,除将全社五万一千斤余粮售给国家外,在售粮后更积极地进行今年的扩大再生产,有余粮的十三户社员向社投资达六百九十五万元,以扩大全社今年的再生产。现在,红星农业生产合作社除积极计划再添买两头耕牛、修理船只、添置犁头、水车板等农具和购肥一百担棉子饼及三千四百斤肥田粉外,还积极开展了冬季生产,他们除把六亩七分蔬菜种好外,在春节前,要敲碎一百四十亩红花草田的泥块,在三十亩田中增施一次追肥,以提高产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