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诗化哲学与诗人气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11
第10版(书评)
专栏:读与思

  诗化哲学与诗人气质
凌晨光
作为中国革命英雄史诗中最具超凡魅力的主角,毛泽东的出现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而他的诗词中蕴涵着的政治哲学、道德文化的内容,令世人瞩目。
张育仁所著《鲲鹏之梦——毛泽东诗化哲学评传》一书,把目光扩展到中国古代典籍和非典籍文化所形成的文化传统,中国近代思想变革所造就的精神氛围,马克思主义和西方文化所生发的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力图从诗化哲学的高度对毛泽东诗词中蕴涵的政治、哲学、文化、道德等内容作全方位的立体化阐释。
全书在纵向连通、横向比较和自我互释等几个方面融为一体。纵向连通,即在将毛泽东诗词创作视为中国现代历史上最重要的精神现象的前提下,把它置于古代哲学思想、近代革命主题和西方社会新潮的宏阔背景之前,以显示毛泽东诗化哲学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特质。于是,读者便可在孟子“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的平等观念,严复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以及俄国的民粹主义理想、马克思的人类自我解放主张与毛泽东“六亿神州尽舜尧”、“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改造世界的豪情壮志之间感受到一股融通、承续、转化的思想脉络。作者认真去开掘毛泽东诗化哲学赖以产生的文化土壤,其研究视野遍及古今、兼顾中外,既可视为对整个人类文明历程的勾勒,也可从中读出对毛泽东诗化哲学的独特定位。
横向比较,即将毛泽东诗词创作与处于同一历史时期和精神层次的其他哲学诗人的作品加以对照,意在突出毛泽东诗化哲学卓然独立的精神品质。比如,作者在比较毛泽东与李大钊诗作之异同时指出,毛与李早期共同具有的民粹主义思想,决定两人在伦理化的哲学走向与审美奇趣志向上的一致,而两人志趣相异之处在于,李大钊深受燕赵豪侠之士的慷慨悲凉之气浸洇,而毛泽东则更近于独肩大任的荆楚雄魂,并对英雄圣贤寄予更多的诗情哲思。再如,“出世”和“入世”关乎中国古代传统的哲学境界和人生态度之大义,作者在对毛泽东与瞿秋白之诗作的比较中,将毛泽东徜徉无碍、腾挪精妙的“出入之畅达”对照于瞿秋白流连滞涩、奔突苦索的“出入之窘厄”,从而使其诗作的独特品质愈加彰益。总之,通过与不同对象的比较,毛泽东诗化哲学的各个侧面经过不同角度的着意烘托、系统组合,而凸现出一个圆整立体的精神世界。
自我互释,即在毛泽东的政治哲学思想与诗词艺术实践之间予以贯通,使共存于一体的两者互相参照阐释。由此,毛泽东的诗歌艺术语言即成其政治哲学主张的审美化宣示。反之,毛泽东的政治哲学所践履的心路历程也为人们读解毛泽东诗词提供了一个解释学背景。哲学与诗在此以一种引人注目的融合而构筑起了毛泽东诗化哲学的骨架。如此作者便在“要将宇宙看秭米”与毛泽东雄强博大的宇宙意识之间,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与毛泽东秉物游心的自由极境之间,在“无限风光在险峰”与毛泽东超迈峻拔的审美追求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富有启发意义的对应。
毛泽东作为一个哲学诗人的形象在作者笔下渐次清晰起来,而其中最有力的笔触是对毛泽东诗化哲学精神的描摹刻画,这种刻画借助于那只诞生于中国古代神话,隐现于毛泽东诗词中的神奇巨鸟——鲲鹏而最终完成。正如作者所言,“鲲鹏”这一充满象征和隐喻意味的形象,道尽毛泽东诗化政治哲学的隐情和文化真相。“鲲鹏之梦”既幻化为毛泽东早期发扬踔厉、“挥斥方遒”的青春意气,又为他老年特立独行、“试看天地翻覆”的悲剧意味埋下了伏笔。这只内蕴着毛泽东理性与情感、审美理想与政治实践之间矛盾与张力的鲲鹏,便成为毛泽东这位哲学诗人的精神映像。
(《鲲鹏之梦——毛泽东诗化哲学评传》,辽宁人民出版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