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鼠害:人类世纪末的警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13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鼠害:人类世纪末的警报
孟繁森马会鸣张磊
世界各地传媒接连发出新的警报——
1994年4月,正当美国总统克林顿为解决索马里问题大伤脑筋之际,大批老鼠成群结队进入白宫,到处骚扰,使克林顿十分头疼,不得不下令工作人员掷书投鼠。
同年9月,印度西部地区因为鼠疫黑死病的泛滥,有100多名居民死于非命,约有30万人闻风丧胆逃离家园。
小小老鼠引起上至国家总统、下至黎民百姓的如此惊慌,说起来也不足为怪。因为难以胜数的老鼠捣乱事件,早已使人得出这样的结论——
   人类公敌鼠为首
据国家农业部和世界粮棉组织统计,1993年,我国农田鼠害发生面积多达3.5亿亩,损失粮食35亿公斤;全世界每年被老鼠吃掉的粮食足可养活2亿多人口。鼠类“人口夺粮”的形势十分严峻。
这些不甘寂寞的家伙十分喜欢“插手”人类的各种事物,制造种种恶作剧和事故灾难。它们时而钻进机舱导致飞机迫降,时而躲在道叉造成火车相撞,时而跑进医院婴儿室制造命案,时而又闯入衣橱与倩男靓女分享“奢华”。这些家伙为了把它们每年都要长13毫米的门齿磨尖磨短,还特别喜欢咬噬电线。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老鼠破坏电缆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000万元以上。1990年1月,广东东莞一家合资工厂因老鼠咬坏电线导致失火,活活烧死80多名女工!
人类同老鼠斗了几千年,老鼠却成了精似地搅得人类日夜不得安宁。人们不禁要问——
    人人喊打之辈为何越打越多?
科学家们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老鼠具有鲜为人知的四大特性:一是种群行为,二是新物反应,三是传息功能,四是繁殖力强。
这些躲在阴暗角落里的家伙,有很强的种群意识。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巢区”的老鼠,常常同走一条鼠道,同吃某种共同认可的食物。当“巢区圈”出现新的食物(特别是毒饵)时,它们不会贸然进食,经过试探之后方有个别老鼠去“尝食”。因为老鼠种群内部俨然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等级高的老鼠所占地盘优越,不愁温饱,只有等级低的老弱病残鼠才会经常饥肠辘辘,不得不靠先吃无鼠问津的新食物果腹。一旦先去尝食的老弱病残鼠出现中毒症状,狂奔乱跑,抽搐不已,就会立即向周围同类发出“传息警告”,接到警告的鼠辈绝不会再去上当。过去,人类大量采用“立见鼠死”的速毒剧毒药灭鼠,这种灭鼠法,即使灭掉一些老鼠,被灭的也大都是老弱病残鼠,反而使老鼠种群得到优化。
据鼠类专家的保守估计,目前全球已有鼠类2800多种,老鼠总数高达300亿只,比人类总数的5倍还多!
老鼠,已成为人类的最大天敌,如今,它们正以日益壮大的阵容继续向人类发起进攻。然而——
  老鼠再狡猾也斗不过科学技术
有关方面专家测算:对于300亿只老鼠,人类很难对付。你消灭了它们的一半,它们只需100天就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数量;你消灭了它们的90%,它们“复萌故态”也只需400天!
人类思维难道斗不过渺小如豆的鼠脑?
为此,我们请教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中国预防医学会媒介生物控制专家邓址和他的同事董天义研究员。
邓址自信的笑声把我们的忧虑打消了一半。他从容不迫地谈起了科学防鼠和灭鼠。
——从现在看,灭鼠的首选方法是毒杀,毒杀所用药物首选慢性药。根据老鼠的四大特性,目前通用的“抗凝血剂”系列,包括杀鼠迷、杀鼠灵、溴敌隆、大隆等效果最好。这种鼠药的主要作用机理是增加老鼠血管壁的脆性,破坏血凝机制。老鼠吃掉毒饵后,三四天内不会出现中毒症状,连吃几天之后,毒性才会成倍增大,五至七天内大出血死亡。等到尝食的老鼠发觉中毒,向同类发出拒食信号,为时已晚,绝大多数老鼠都已食用中毒。如果有组织地发动群众统一投放药饵,一般老鼠密度较大的地带,10天左右就可把老鼠基本毒光。
——但是老鼠是喜欢流窜的动物,这里的老鼠被消灭了,那里的老鼠又会迁来填补空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类也没有必要把老鼠全部灭掉。因为生物自身有个“食物链”,灭光老鼠,鼠的天敌也活不成了。因此,更为可取的治本办法是加强环境治理,降低老鼠密度,维护生态平衡。
董天义研究员似乎没有邓址那么乐观,语气中流露出深深的沉重感。
——有人说,人类灭亡了,老鼠也灭不了。美国西西里岛是个搞核试验的地方,其他生物都死绝了,只有老鼠还活着。幼小的老鼠对核辐射的耐受力,比人还强得多。
——当然这不是说人对付不了老鼠。但现在不少人对灭鼠的意义缺乏认识。鼠害严重了就想起来了,轻了就忘了,没有长远之计。搞鼠害防治的科技人员也不大受重视,现在这一行已经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所以,应当向社会大声呼吁:各级领导和全社会都要重视防治鼠害,各类传播媒介都要坚持科学地宣传灭鼠,各有关鼠害防治单位都要建立起年龄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