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呼唤崇高——话剧《这里一片绿色》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02
第6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呼唤崇高
——话剧《这里一片绿色》观后郭启宏

譬如登山,从山脚下起步,那份矫捷,那份神勇,叫人喝彩,到了海拔五六千米以上,一切都变了,空气稀薄,时有风暴和雪崩,每行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艰辛,珠穆朗玛峰就在眼前,似乎伸手可攀,又似乎永难达到。一个成熟的剧作家每一部新作都有类似的体验。我看著名剧作家孙德民的话剧《这里一片绿色》,也间接体验到此中况味。自然,观众是不理会编剧的艰辛的,观众漠视过程而注目于结果。评论与观众同步,只看成品。《绿色》一剧,我读过前后三稿,又观看过三次演出,我一直认为这是一部好戏。好在哪儿!好在作家写出一种崇高。

主人公高树春,一个极其普通的林业公安局长(实为科级)。他有文化(大学毕业),有能力,完全可以获取更高的职位,也可以去商海弄潮,但他情愿在林区“蹲露水坑”。他甘心受穷吗?不!他有着比弄潮儿更远大的抱负——把林区建成国家森林公园,在绿色中富裕起来,他觉得亲手改变家乡面貌比去深圳捞钱更具人生价值。他是“傻骆驼”吗?不!他有敏锐的眼光,更有铮铮铁骨,他扛得住来自上面的压力,也不为上面的“温情”所动。他是一条汉子,偏又极富人情味,他居然冒着撤职的风险,去释放战友那上当受骗的儿子。然而,高树春不是“高大全”!作家笔触给予人物的个人感情世界,高树春的私生活是如此不简单,有温润也有苦涩。漂亮能干的妻子扔下他走了,发财后偏又回心转意,难得他像个智者正视着人生观上的歧异,又像个护花人探索着对方的心境;当充满幻想的女孩子抛来彩球的时候,难道他不会冷静的思考,却又十分珍惜这份感情……高树春诚然是新时代的新人,他继承着传统的美德,又努力挣脱传统的羁绊。这是一个崇高的真实的形象。

孙德民的《绿色》在选材上颇具匠心。他不但选取了一个人们不大关注的森林保护的题材,而且聪明地选取了一个新鲜的切入角度——市场经济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市场经济使中国社会勃发了生机,与此同时,又如一头怪兽同人们的道德观念较量着。社会上有不少人只看到金钱带来的繁荣,不曾认识到道德的沦丧正在扭曲经济的走向。《绿色》无意耳提面命,高树春的形象却分明提醒着我们,在今天,崇高不仅具有理想色彩,而且具有现实意义。我看剧中中秋高树春的苦中作乐那场戏,深深为之感动,一曲《我想有个家》更催人泪下——没有人为的煽情,而是为人物的崇高而落泪。

崇高这个词并非人人解得。有那么一段时间,崇高被一些人神化而复僵化,变成“工具”。任由某些人挥舞,成了愚弄他人的“王牌”。在这一段时间,崇高又被另一些人调侃或嘲讽。所谓“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其旨归在后半句话,于是崇高应该缓行;我们的报纸上登载了诸如少女落水无人救命、流氓作恶有人围观之类的丑闻。也许有感于这一切,有艺术良心的剧作家在《绿色》里大声疾呼:我们的社会需要崇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