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传统美德育新人——写在百集电视短剧《东方小故事》播出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2
第12版(副刊)
专栏:文化长廊

  传统美德育新人
——写在百集电视短剧《东方小故事》播出后
尹继佐
邓小平同志明确要求上海到本世纪末交出两份答卷:一份是经济建设,另一份是精神文明。中共上海市委始终牢记邓小平同志的嘱托,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提高市民素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两提高工程”为目标,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组织拍摄的百集电视短剧《东方小故事》(以下简称《东》剧)就是对青少年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主题平和而深刻,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意愿,符合时代需要,是《东》剧的特点之一。《东》剧以“怎样做人”为主题思想,集传统与现实之精华,贯历史与未来为一体。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绵延数千年,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经济振兴、城市繁荣,人民生活提高了,然而,青少年儿童怎么教育,怎么把他们教育成人,教育成面向新世纪的新人,这是一个十分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东》剧的主题正是以这样高层次定位,紧紧抓住这一具有时代性的新课题,弘扬民族文化,展现传统美德,陶冶思想情操,规范做人行为,讲正气立身,讲信义节操,讲俭朴秉公,旨在借传统美德伟力,倡文明社会新风。
《东》剧形式传统而新颖,小巧别致又气势恢宏,适应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需要。江泽民总书记提出要在青少年中开展“两史一情”教育已经三年多了。如何遵循教育规律,具体形象不留说教痕迹地进行“两史一情”教育,并取得最具感染力的效果,对此,我们有一种历史责任感。多年来,我们在努力探寻一种注重效果,适应受众心理特点,易于被青少年接受的形式。《东》剧的出现是这种形式的大胆尝试。它是在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按主题思想要求,以“一人、一事、一理”的创作原则,精心遴选出100个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的成语、典故,改编成10分钟一集的小故事,以现代电视手法,艺术地再现历史人物。各集相对独立,综合又成系列,拆卸运用自如,可以任意组合,虽是短集,却与长剧一样有价值。每集短小精悍,连成一气,却跨越数千年时空,这不能不说是电视创作在形式上的一个突破。《东》剧就是借助于这种颇具匠心、新颖、别致的形式在社会上迅速传播、辐射开去的。
《东》剧在运作方式上,做到了相互协作与注重契约并重,“主产品”与“辅产品”结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从事精神文化产品生产要用新思路解决新问题。《东》剧的成功尝试有两点启示:一是注重协作。《东》剧的创作、拍摄、宣传几个环节涉及到30多位作家,300多名演员以及10多个部门和单位,应该说,《东》剧的成功是社会主义大协作的产物,是社会各界友谊联手的结晶。二是主辅结合。精神产品也应该出“名牌”,搞精品,扩大社会影响,形成规模效应。我们把《东方小故事》作为“育人大工程”来做,集筹资、创作、摄制、播出、宣传、经营为一条龙,把文章做足。除了摄制、播出外,我们还出版了《东》剧文字本、连环画,组织了由全市中小学生参加的《东》剧作文大赛、书画大赛以及由广大市民参加的“我最喜爱的10部《东》剧”评选活动等等。这样,一个以《东》剧为生动教材,以弘扬中华美德、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宗旨的宣传教育活动在申城一浪高过一浪地向前推进,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倡导文明新风,造就一代新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