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科技与农村经济结合的成功之路——星火计划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3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科技与农村经济结合的成功之路——星火计划调查报告
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国家科委农村科技司调研室
一、显著的成就
星火计划诞生于1985年。作为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组织实施的一项科技计划,其宗旨是把科技星火撒向农村,指导农民依靠科技振兴农业,引导乡镇企业提高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星火计划从单个项目的试点示范起步,在建立支柱产业和星火技术密集区发展和壮大,在区域经济综合开发中深化和完善。星火计划的实施,为科技面向农村打开了新局面,充分显示了科学技术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巨大威力。
1.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截至1993年底,全国共组织实施星火项目50634项,覆盖了全国85%以上的县;已完成星火项目26781项,占立项总数的52.8%;星火计划总投入为476.7亿元,实现产值2358.7亿元;实现利税378.7亿元,创汇40.4亿美元。星火项目国家投入较少,产出较多,效益较好。福建省福州市鼓山镇1987年列入国家首批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试点。1993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8.23亿元,是1986年的17倍;出口交货总值11.2亿元,是1986年的62倍;工业总产值15.75亿元,是1986年的17.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580元,是1986年的2.77倍。新疆乌鲁木齐县八家户村通过实施星火计划,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广东省新兴县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实行以场带户的生产方式,使一般养鸡户年养鸡纯收入达1至2万元。
2.提高了乡镇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几年来,星火计划将80%的开发项目面向乡镇企业,开发技术装备400多套,从而促进了乡镇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了乡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强了乡镇企业的综合经济实力。建立星火技术密集区,发展区域性支柱产业,是星火计划的首创形式和发展重点。到1993年底止,全国已建立了45个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形成了71个国家级区域支柱产业,培育了数百个产值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的星火产业集团。
星火支柱产业、技术密集区的建立,促进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新兴城镇建设,从而为中国农村走向现代化作出了贡献。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一批物质生活富裕、社会公益事业发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的农村新兴城镇正在崛起,尤其在东南沿海地区已大量涌现。
3.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国家级星火项目主要分布于十大领域,种植业及其加工业,为大工业配套的项目约占全部项目的半数,再加上农用化工及精细化工产品、养殖业及其加工业,占全部项目的80%左右。星火计划通过发展工业项目,通过发展经济作物,名优特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以及中草药材的综合开发,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的转移。广东省顺德市北滘镇,1978年全镇工业产值仅170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4.7%。1986年以后,通过发展星火项目,优化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了以农为主向以工为主的历史性转变。1993年全镇工业产值达到38.8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5%,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占全镇总劳力的44%。福建省漳州市9年来靠开山种果和淡水养殖,吸纳劳动力40多万个,占总劳力的30%。这些地方,种养加工一起上,农工科贸一体化,星火计划在推动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的转变中已经并且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探索了一条依靠科技发展山区经济,改变贫困面貌的路子。星火计划同扶贫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了一批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农业开发项目,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如陕西省安康地区开发的绞股蓝系列产品,农民栽培一亩绞股蓝即可增加收益2275元。平利县龙古村全村620人,仅种绞股蓝一项,人均收入962.79元,1992年脱贫34户。福建省重点推广菌草栽培技术,菇农增加纯收入3.5亿元,增加农村就业5万多人。新疆博湖县芦苇板厂利用当地野生芦苇资源开发生产中密度纤维板,使当地农民年人均收入增加60多元。星火计划着力启动贫困地区的内在活力,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开发一项,带动一片,致富一方,这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方式。
5.促进了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培育出一批星火企业家。到1993年底,全国建有601个星火培训基地,已培训农民2070万人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批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养,思想开阔,勇于探索,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领导生产的知识和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已经崭露头角。我国农民正在重塑自己的形象和性格,告别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
星火计划为科学技术大规模进入农村,与农村经济密切结合发挥了先导作用。它以其成功的实践,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依靠科技振兴农村经济的道路。星火计划之路,就是引导我国农村走向现代化之路。
  二、宝贵的经验
星火计划经过九年的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主要是:
1.以市场为导向。星火计划从一开始就面向市场的需要,着眼于项目的市场价值和市场容量。星火产品特别是“拳头”产品,必须在国内外市场上有销路,并在较长时期内占有一定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发展成为产业,实现市场价值,才能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使农民切身感受到科技就是财富,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
星火计划的载体是乡镇企业。星火计划倚重于乡镇企业的顽强生命力和灵活机制,以项目带技术、带资金、带人才,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新疆西域种子集团公司,北京市顺义县前鲁鸭场等,通过实施星火计划,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把农民引向市场,使农民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紧密相连,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星火计划以多种方式和渠道获取市场信息和技术,使星火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领先一步。苏、浙、闽、粤在星火计划实施中,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发挥当地的综合优势,通过承担星火项目的乡镇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并及时获取大量的市场信息,使许多项目的产品大部外销,形成了一大批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支柱产业。
2.政府充分发挥引导、调控和服务的作用。星火计划不是科委一个部门的事,需要得到政府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才能取得成效并坚持下去。有些地方的领导同志总结星火计划成功的经验是“政府指挥,科委领唱,部门合唱”,形象和深刻地道出了各级政府在星火计划实施中的重要作用。
各级科委面向市场制定星火计划的发展规划和目标;确定重点开发领域,对星火计划实行宏观调控;落实具体政策和措施,对星火项目实行全过程管理和监督。为使星火计划更加切实可行,对市场的发展变化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星火计划采取滚动方式,不断对计划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星火计划的实施是以国家、省(市)和地县三个层次的计划项目进行。每个层次都设有星火计划办公室,星火项目的立项、评审,都经过各级科委委托的技术、经济专家进行论证,以保证其技术的先进适用性和实施的可行性。
星火计划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调控和服务职能,力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效能,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则不加干预。它既在全局上保证了整个国民经济的统一性和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同时又在局部上保证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灵活性和进取性,将二者较好地结合起来。
3.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智力依托。技术选择是星火计划成败的关键。星火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参与,形成了广泛协作推动农村科技进步的局面。通过技术转让、合作开发、联办实体、技术培训、人才支援等多种形式,为科研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找到了一条现实的途径,同时为农村科技进步找到了智力支撑。星火计划采取各种措施吸引科技人员承包、领办、创办星火企业和开展技术服务,在科技兴农中建功立业。广泛的科技协作,使星火计划有着广泛的技术选择,可以优选技术合作伙伴,找到最好的先进适用技术。浙江上虞市“虞中机电星火技术密集小区”先后和全国10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一些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4.多渠道筹措资金。星火计划在资金投入上采取了国家、地方、项目承担单位三方匹配投资的方式。国家以引导资金、贷款的方式予以支持,地方和项目承担单位多方自筹资金,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办星火,初步形成了一种以贷款、自筹资金为主的新机制。截至1993年底,全国累计用于星火计划的投资为476.7亿元,其中政府拨款为20.3亿元,仅占4.26%;银行贷款188.9亿元,占39.63%;企业自筹267.5亿元,达56.11%。
5.注重人才培训。把项目开发与人才培训紧密结合、同步进行,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是星火计划的又一特点。培训工作主要由国家、省市自治区、地市分级负责,分层次进行。县及县以下主要是结合星火计划的实施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各企业针对承担的具体项目开展技术培训。星火计划的人才培训以短期为主,培训内容与开发项目紧密结合,因地制宜,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围绕准备开发的产品和准备扩散的新技术来进行。
  三、几点启示
1.要探索科技同农村经济相结合的新形式。农村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依靠科技进步的能力比较弱,这是当前科技与农村经济结合的主要障碍。星火计划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项目的选择,把科学技术、资源、资金、人才捆在一起,配套进行,培植“龙头”企业,发展支柱产业,形成星火技术密集区,把农民的分散生产经营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加以组织,从而使科技得以进入农村千家万户,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是星火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一大创举。它为科技进入农村,与农村经济相结合,找到了一种新的形式。正是通过这种新的形式,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能为社会所认识,为农民所接受。星火计划的成功启示我们,只有不断探索,采取新的切实可行的形式,打通科技联接市场的渠道,通过在市场中具有灵活机制的载体,对科技成果进行选择和转化,并为科研活动提供市场信息和利益驱动,才能有效地解决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问题,使我国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
2.农村科技既要加大投入,更要讲求效益。科技兴农能否取得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保护和支持。在星火计划的实施中,国家用百分之几的引导资金作为“粘合剂”和“药引子”,来吸引、调动分散在社会的资金、人才、技术与信息,并使这些要素“粘合”在一起,在推动农村科技进步中起了“四两拨千斤”的巨大作用。对农村科技需要切实加大投资力度,但政府的投入又不可能很多。投入不多,是否可以得到较高的效益呢?星火计划的实践说明,政府以较少的投入完全可以获得较高的效益。如何用好有限的资金,争取更好的效益,提高我国各项经济工作的整体水平,是一篇很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把它做好的大文章。
3.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是要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我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农民的素质如何,决定着全民族的总体素质状况。星火计划抓住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个关键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和普及教育、科普工作相结合,大力发展在职教育,兴办各级各类短期培训班,从适用知识、技术入手,通过示范和实践,加快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大量的各级各类的人才,培养各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乡土人才,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进学校读书是学习,结合经济文化建设,通过多种形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多方面的需要,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广泛的、规模更大的学习。如果我们的各项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各条战线的各项工作,都能够把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和提高民族素质结合起来,一定会大大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