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希望工程”进苗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3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故乡风土故乡人’95大学生寒假见闻征文

  “希望工程”进苗乡
湖南吉首大学中文系93级谭志刚
我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踏上崎岖的山路,经过4小时的跋涉,终于回到了久违的家乡湘西凤凰苗寨——一个山清水秀的山寨。
洗去一路的风尘之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去儿时的小学玩一玩。沿着熟悉的石径,绕过几座古拙的吊脚楼,母校就在眼前了。其实,我们苗寨的小学根本算不上学校,既没有宽敞的教室,也没有漂亮的课桌,只不过是一座挂着一块破黑板、放了几张长条凳的吊脚楼而已。此时,吊脚楼里静悄悄的,我轻轻地爬上已经松动的楼梯,往楼上一看,顿时呆住了。我记忆中的学校已经荡然无存,只见空空的吊脚楼上布满厚厚的尘土和数不清的蜘蛛网。
“二佬,是来看小学吧!”我正发呆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回头一看,原来是小学同桌、如今已是民办教师的向华在向我打招呼,“嗨,咱的小学早搬了,来来,我带你去看看!”
向华笑呵呵地领着我朝寨尾的竹林走去。刚穿过茂密的竹林,我的眼前忽然一亮,“苗家希望小学”6个金色的大字映入我的眼帘,一栋高大的楼房矗立在万绿丛中。这时,我才猛然醒悟:哦,“希望工程”进苗乡了。
我望着这新建的小学赞不绝口,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一股浓郁的漆香扑鼻而来。只见漆好的课桌整齐划一,光滑的地板一尘不染,窗上的玻璃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多么舒适的学习环境呀!望着这崭新的一切,我不禁回忆起吊脚楼里的难忘时光。
那时,我们苗寨小学总共才15个人;14个来自3个寨子的孩子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师。小小的学校也有3个年级,然而教室却只有一间,每天我们苗家的14个孩子都挤在窄窄的吊脚楼里认真地听老师给我们讲不同层次的课。就在这破旧简陋的“复合课堂”里,我们开始步入知识的殿堂,开始告别愚昧和无知。
在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新学校后,我和向华谈起了家乡教育的发展。有了几年教龄的向华望着远处的群山告诉我,由于经济的制约,湘西的教育现状非常严峻,儿童失学率极高,仅小小的保靖县目前就有4000多适龄儿童从未跨入校门一步,该县每年流失的学生也达1000人,其它县的情形也很糟。然而,幸运的是这极端落后的民族教育状况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去年8月,省委书记王茂林亲自深入湘西就教育作了专门考察并提出“建设100所希望小学”的号召,“希望工程”走进了贫困的湘西大地,为湘西各族人民点燃了希望之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