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科技与伦理的撞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3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科技与伦理的撞击
姚立
最近,欧洲议会的议员们在表决时,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场面:议员们以240票反对、188票赞成和23票弃权的结果,否决了关于建立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的提案。这一投票结果令在场的议员们愕然。反对者没料到能如愿以偿,赞成者更没想到会遭否决。
欧洲议会的这一提案已讨论了6年。其目的在于,为生物技术发明特别是有关人体基因的发明专利提供可资依据的法律框架。目前,在欧盟国家,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各种基因品种已充斥实验室。它们或被用于医疗,或被用于开发农业新品种。作为未来科学的重点之一,生物工程技术正在显示着极大的生命力。正因如此,欧盟的科研和工业部门呼吁制定有关的专利法。
然而,人体基因是否也可同别的基因一视同仁,一旦有新发明即可申请专利呢?这个引起争议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构成了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之间的撞击。从欧洲议会的投票结果看,赞成者主要着眼于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反对者则担心这样的专利法可能从伦理道德方面带来无法估量的后患。
赞成者认为,生物工程同信息技术一样是个既充满希望又面临激烈竞争的领域。因为,生物技术的开发可以带来众多的就业机会和巨大的经济利益,这对当前失业严重、经济乏力的欧盟来说,其意义之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欧盟不能从联盟范围内统一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而由成员国各行其是,势将不利于生物技术的发展,难以面对美、日的竞争。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少必要的法律保障,欧洲在该领域的投资近年来已开始流向美国。长此以往,欧盟的生物工程研究将遭受重大损失。
以绿党为首的反对者对上述论据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人的基因是人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能用来转让,更不能成为谁的专利。这首先是个伦理道德问题。不能允许工业集团以发展为由利用和摆布人体基因,否则,将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欧洲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未来社会,应引起当权者的思索。
值得注意的是,在欧洲议会讨论此提案的6年中,反对者最初只占少数。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对者的论据,尤其是对可能出现的、滥用科技成果的担心说服了那些尚在犹豫、观望的议员,于是,出现了人们始料不及的投票结果。
如何看待此次投票?此间舆论见仁见智。有人称其具有“历史意义”,是理性的胜利,必将引起世界舆论的关注。有的则表示哀叹,认为反对者的担心是一种“倒退”的表现。看来,欧盟内部有关建立人体基因专利权的辩论还将继续下去。如果这一辩论对解决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带来启迪,更好地摆正和处理发展与伦理道德的关系,那将是不无裨益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