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扎扎实实地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3
第9版(理论)
专栏:国有企业改革纵横谈

  扎扎实实地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
石军
抓住关键:在推进改革、发展、稳定中,集中精力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主要任务,而要推进改革、发展和稳定,关键是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因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骨干和主导力量。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在于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我们要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值得注意的两种现象:一种认为“一股就灵”,甚至认为将国有资产量化到个人,就能搞好国有企业。另一种是“谈股色变”,认为股份制产生于资本主义,只有私有制才能实行股份制,搞社会主义就不能搞股份制。实际上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资本主义在一个半世纪中,运用这种形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借鉴这种形式,也完全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没有理由“谈股色变”,畏手畏脚。但以为“一股就灵”也不现实,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需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矛盾和疑难问题,股份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况且,股份制只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唯一形式。认为股份制就是股给个人更是错误的,如果把国有资产统统量化给个人,那还有什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还有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言!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左右着整个经济的发展,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据1994年底统计,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固定资产净值占全部乡及乡以上企业的55.4%,利润总额占49%,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占61.9%。由此可以看出,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过去是今后仍将是我国经济建设所依赖的可靠基础和主要阵地。“我们要在21世纪国际经济激烈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竞争能力。”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稳定,是实现全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关键。这不仅表现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革搞好了,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国有大中型企业稳定了,可以稳定整个社会的一个大面。更为重要的是国有企业中拥有一支庞大的产业大军,这支队伍稳定了,整个社会稳定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突出重点:在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花大力气推进“三改一管”
“同步推进企业改革、改造、改组和管理”,是企业整个工作的重点。吴邦国同志在全国经贸工作会议上指出:“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把改革、改造和改组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把管理抓上去,这就是‘三改一管’的方针,这是长远之计,真正抓好了,一定会取得较大的成效。”
“三改一管”,改革是先导。无论是改造、改组还是管理工作,都要靠改革创新的精神去开展去推动。搞好技术改造,首要的问题就是改革传统的技术改造思想、方式和方法,建立有利于调动各方面搞好技术改造积极性的激励机制;联合、兼并、发展企业集团等改组工作,同样需要改革先行,不打破块块封锁、条条分割的局面,不要说实施兼并、组建企业集团,就是一般性的联合也难以进行;管理工作更是如此,如果不将改革贯穿于管理之中,管理就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也就谈不上更新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方法,实现管理的现代化。
“三改一管”,改造和改组是手段。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谁走在前头,谁就能抢占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因此,许多企业都在紧紧抓住科技进步的有利时机,大搞技术改造。同时,联合、兼并、发展企业集团,走规模经营之路也盛行于世。从国内看,各类企业都在竞相进行改造、改组。国有大中型企业本来就因负担重、投入少和受“小而全”“大而全”思想的严重影响,改造和改组进展缓慢。如果不突出改造、改组,将难以在竞争中取胜。近几年崛起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大多是靠改造和改组这两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搞好改造和改组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
“三改一管”,管理是保证。无论是改革,还是改造和改组,都离不开管理。改革经验轰动全国而昙花一现的企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管理没有跟上;花大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而闲置不用甚至背上沉重包袱的企业,主要原因也是管理搞得不好;实施联合、兼并、组建企业集团而形同虚设甚至一盘散沙的企业,主要原因还是管理水平低所致。而搞得好的企业,尽管具有诸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外部环境,但最为重要的是管理工作搞得好。管理出质量、出效益,这是一条被实践证明了的普遍真理。
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突出“三改一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明显效果。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企业活力不足,技术和管理落后。最近,山东省企业管理协会对全省404户省级以上先进企业的管理状况作了摸底调查,发现有1/3的企业管理水平下降,资金利税率、人均创利税、劳动生产率和原材料单耗分别有53%、24%、13%、96%的企业低于升级标准。先进企业尚且如此,其它企业可想而知。“三改一管”正是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提出来的。改革增活力,改造上水平,改组扩规模,管理打基础,四项工作都有的放矢,整体向前推进,就必然能够收到显著效果。1994年山东省国有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7%,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9.5%,实现利税增长38%,实现利润增长73.4%,减亏58.3%,这与着力落实“三改一管”方针是分不开的。
从山东的实践看,落实好“三改一管”方针,需要着重把握两点:一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实现整体推进。二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方案。政府及其部门主要负责总体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制定,提出工作重点。各个企业应根据政府及其部门的总体规划、产业政策和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规划和实施方案。
  主攻难点:在推进企业“三改一管”中,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的转
  变
搞好国有企业,主要是靠企业自身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科学管理,但企业改革的深化还必须有外部改革相配套。从某种意义上讲,外部配套改革,或者说,政企分开,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则是深化改革的难点。为什么?主要理由有三点:其一,从根子上看,国有企业是按其生产的产品分类而划归某一主管部门的,主管部门对企业的人财物和产供销都统得死死的,企业成为政府及其部门的附属物和一切听命于政府的“生产单位”。这一格局不打破,企业就不可能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解铃还需系铃人”,要实行政企分开,政府转变职能,赋予企业应有的权利。其二,从现实情况看,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尽管得到扩大,但企业的活力仍然不足。企业活力不足的原因,毫无疑问应当首先从企业内部去找,但我觉得也应当从政府及其部门去认真找一找。我们到企业听一听反映,深入分析一下企业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就不难发现外部配套改革滞后,已成为制约企业改革深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典型的例子是1992年的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当时这些改革红红火火,收效颇大,但越改难度越大,最后不得不中止,主要原因就在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企业富余人员难以妥善安置。再如,实现政企分开、明确投资主体、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调整企业负债结构等问题,应当说主导方面也在政府及其部门而不在企业。政府及其部门在这些问题上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企业就无法真正解决这些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化,企业改革与外部配套改革的关联性越来越强,若外部配套改革滞后,必然会制约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其三,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看,企业外部配套改革应当适当超前于企业改革。这是因为,当前改革已进入到产权制度改革的攻坚阶段,这一阶段的改革搞好了,不仅可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可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如果搞不好就会造成国有资产更加严重的流失。
怎样突破难点?关键是政府部门与企业结合起来,齐心协力推进改革;政府转变职能与企业转换机制同步进行。作为政府部门,首先要破除狭隘的部门观念,树立全局观念。现在,不少企业反映,有些部门的主要精力尚未真正放在为企业服务上,特别是在酝酿出台大的改革政策和实行大的举措时,往往考虑自身得失多,考虑搞好企业少,个别部门甚至存在着对上要权,对下收权,横向争权的现象。作为为企业服务是其基本职责的部门来说,不应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患得患失。而应当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高度,从促进企业工作出发,权衡利弊得失,自觉做到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其二,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切实加强重大改革政策的协调。在制定和实施改革政策中,现在既有发扬民主不够的地方,又存在集中弱化的问题。某些政策是在缺乏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没有掌握全面、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的。这样制定的政策不可能有针对性,也难免失误。同时,因存在集中弱化,有些正确的政策和举措又往往不能适时出台,或因部门之间通气不够,致使同一内容的政策相互矛盾,导致下级部门各执一端,相互打架,企业无所适从,难以实施。因而,很有必要突出强调深化改革中的民主集中制,特别是制定重大政策工作中的集中和统一。其三,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应当肯定,近几年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确已收到实效,但与深化企业改革的要求相比,这一工作仍然严重滞后。不久前,山东搞了一项调查,请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回答“在搞好企业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和最企盼的事情是什么”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妥善安置富余人员,最企盼的事情是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我们在分析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遇到的十大难题时,也发现这些难题无一不与社会保障制度有关;解决这些难题无一不受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钳制。这表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搞好外部配套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已成为深化企业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刻不容缓的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