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加速经济增长要植根于企业技术进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3
第9版(理论)
专栏:国有企业改革纵横谈

  加速经济增长要植根于企业技术进步
钟阳胜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技术的贡献率已达60—80%。因此,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中,既要重视劳动和资本的作用,更要重视技术的作用。企业作为技术进步的主体,是全社会技术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企业的技术进步改变着全社会的技术结构,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开发和技术的产业化、商品化,推动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战略,都不能离开企业的技术进步。因此,企业的技术进步就成为经济增长的根能够扎深扎稳的沃土。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国民经济总规模较小、水平较低,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往往容易首先从规模上去看问题,把发展和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扩张,把上项目,铺摊子,扩大国民经济的总规模作为起步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当国民经济总规模达到一定总量,社会经济的增长实力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就不能把主要的气力仍然花在扩张上,而必须转到加快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素质上来。这是一个规律。违反了它,就会逐步失去经济增长的深厚沃土,经济也就不能长期保持健康的高速增长。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目前正在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素质不高就不能作出灵敏的反应,企业技术落后就不能进行有效的竞争而取得立足之地,就不能扩大有效的产出而促进经济的有效增长。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全社会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7%左右,远远低于60—80%的先进水平,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企业素质不高,企业技术进步慢、水平低,中低技术不断繁衍。除个别产业部门技术领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外,我国工业技术的整体水平仍然十分落后。全国工业企业拥有的主要技术装备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水平和性能等级上均差一至二代。大量落后的技术装备导致的高消耗,加剧了资源的短缺状况。由于企业技术水平低,我国的能源利用率大约只有30%,而美国、日本均在50%以上;全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相当于日本的6.1倍、美国的2.3倍、原苏联的1.7倍。据测算,按国际先进水平衡量,中国目前产出国民生产总值的量,一年要多消耗3亿吨标准煤,相当于中国能源生产总量的30%。由此可见,企业技术落后无疑是经济增长的极大制约因素,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对经济增长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既不能慢慢来,又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制定企业技术进步战略,并积极组织实施。所谓企业技术进步战略,是企业在确定总体发展战略后,围绕企业发展的总目标,从技术角度为推进企业发展的规划及其实施的活动。企业技术进步战略包括诸多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技术开发和技术迁移等战略。
企业技术改造战略。这是围绕企业技术发展,规划、实施企业投资活动,推动企业增量资产的有效配置,调整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一个战略过程。技术改造是立足于企业资产存量基础上、使资产存量与资产增量实现最优配置的投资形式。通过技术改造,企业就能大大提高适应市场竞争的各方面的能力:一、增强对资源变化的适应能力。企业通过改变原有生产工艺、技术装备,使之与新的资源条件相适应,实现生产过程的合理化,使资源优势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二、增强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企业通过改变生产条件,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的产品,使生产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增加“短线”产品产量,达到企业增产增值增效益的目的。三、增强参与国际分工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技术装备的自动化程度,无疑可以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扩大出口生产,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这里,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改善在市场中的竞技状态,本质上是使企业挖掘潜力,提高时间效益,节省物质消耗。这样,就使企业并通过企业实现了全社会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节约,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经济的增长。
企业技术引进战略。这是企业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其技术发展的决策活动及实施过程,也是其花较少的投资、用较短的时间大幅度提高技术素质的过程。这几年的经验表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一条有效途径。广东改革开放以来的15年,国民经济年均以近13%的高速度增长,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也比过去快,其深厚的根源就在于从先进国家引进了140多万台(套)的设备和5000多条生产线,对50%以上的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使不少行业不少企业的生产设备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企业技术开发战略。这是企业利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成果或已有知识,通过各种必要的具有实用目的的实验,开发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各种技术发展活动而进行的规划、实施过程,是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转化为企业的技术素质和直接生产能力的一个过程。在生产和技术的普及推广中,一项新技术在全社会的使用量将会迅速增多。但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就某项技术而言,其使用量随时间推移达到最高峰后,便会逐渐减少,为更新的技术所代替,从而形成该项技术的生命周期。就企业来说,不能等到某项技术已处于衰退期时才开始开发,而应该在此时就已开发出新的技术。与此相适应,企业产品也有一个经济生命周期,反映了产品的经济价值在市场上的变化过程。为了使企业保持一种产品生机勃发的状态,必须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这样,企业的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益才会有深厚的力量源泉。
企业技术的迁移战略。这是企业从原来从事的技术领域转向和进入新的技术领域的决策、实施过程,也是一个企业技术发展中革命性的变化过程。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特别是工业制造业多存在产生、成长、成熟直至衰退的生命周期过程。当产业处于衰退期时,产业的社会需求开始减少,企业的收益开始下降。此时企业若要生存,就必须“改换门庭”,转向新的产业领域,注入新的技术活力,才能保持并进一步增强技术优势,增加产出,促进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在现代经济技术发展中,企业的技术进步是企业素质的核心问题。企业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技术进步战略,尤其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技术开发、技术迁移等方面进行正确决策并在实践上取得进步,是全面提高企业技术素质的重要保证。而企业在这方面不断取得进步,有一个高水平的技术素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和保证社会经济有效增长的源泉和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