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家在太湖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3
第10版(副刊)
专栏:

  家在太湖边
沈扬
喝太湖水长大,对太湖情有独钟,这是自然的。而后离乡远去,浩瀚太湖却仍旧时时在我的心中。
我说的太湖,是3.6万顷太湖的一个支流,叫做五里湖。乡人可不分什么主流支流,统以太湖相称。
五里湖东接无锡城区的梁溪,西连独山门外的太湖母湖。湖的名称不知起于何年何代。她的实际面积是9.5平方公里,相当于杭州西湖的1.7倍。375米长的宝界桥似长龙卧波,将全湖一分为二,东五里湖5.3平方公里,与西湖大抵相仿。
据传早在2400多年前,越国大夫范蠡偕西施曾泛舟湖上,因此五里湖又名蠡湖,湖畔名园蠡园也源出于此。不过乡里乡外,蠡湖的知名度总不及五里湖。其缘由就说不清了。
五里湖之美,我以为是无与伦比的。即便是孩提时代,懵懵懂懂之中也常为湖光山色所吸引。站在湖畔看远山近水,看小汽轮拉着十来只“拖船”(货船)呈一字形在湖上移动,看捉鱼人从“老乌”嘴中抠鱼(老乌是一种由渔夫豢养的黑羽大鸟,主人将其颈脖下端用绳子扎住,放飞水中,鱼入鸟嘴但吞不到腹中,渔人坐收其鱼),那是太够味儿了。及至年岁稍大,肚子里有了些墨水,就懂得了欣赏秀山丽水的诗意,每每在湖滨静坐,看层波叠影,遥山霁雪,尤其是随着日光和云彩的变化看湖面晴红烟绿的情景,便会引起关于宇宙和人生的联想。
太湖五里湖真正进入黄金时代,是在近十年间。除了丰富的水中资源得到科学利用外,风景资源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开发。随着一批水产生产、科研基地的建立,一个又一个风光旅游区出现了。近年来更有不少休憩别墅在近湖一线兴建。蠡园、梅园、鼋头渚等著名景区经过整修扩建,已是今非昔比。唐城、欧洲城的建立(亚洲城的筹建工作也紧锣密鼓)使五里湖出现了热点旅游金三角。而宝界新大桥落成,湖面便出现双虹栖波的壮伟新景。
围绕风景区的建设,乡间流传一些与之相关的故事。其中说得最多的,是一位李姓老先生,40年代读大学的时候因故失意,来到五里湖的尽头鼋头渚,决意在湖水深处找归宿。站在“太湖佳绝处”,面对金波黛浪,荡漾山影,耳闻惊涛拍岸,渔歌阵阵,轻生的意念竟为绝色风光所动摇,重新燃起了生的欲望。……几十年后,华夏大地的开放风中,昔日那位大学生——而后的澳门实业界人士李老先生重游故地,青山绿水间,决心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把这块曾经挽救自己年轻生命的山水建设得更美丽。据说唐城、欧洲城景观的工程项目中,都有这位赤子的一份捐资。故事的虚实真伪我未及细究,不过这并不要紧,山河的魅力改变一个人的意志,其实并不离奇,也不荒诞,人类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产物。
褪尽了旧时代留下的重重阴影,今日的太湖,真正是流光千顷、风情万种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