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呼市实验中学探索教改新路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4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呼市实验中学探索教改新路
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本报讯记者傲腾、刘亮明报道: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在当地叫得很响,这自有它许多高出一筹的地方,但最让记者感兴趣的则是:课堂高质量,课外少作业。
老校长孙立余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中小学生负担并非无法减轻,关键是能否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思想。以前他们中学和别的中学一样,课内课外总是不停地给学生压作业,搞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结果欲速则不达,不但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教学效果很差,学生成绩和升学率低而不稳。从1988年下半年以来,他们在呼市教育科研所的指导下,开始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负担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几年来,实验班学生的课外作业减掉了,但平均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却普遍高于全市。
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很多,但用老师们的话来说,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向40分钟要质量。
傅克己是有32年教龄的老教师,教改时,他承担了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刚开始,他一面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下功夫,找方法,一面尝试着大量削减课外作业,结果学生的成绩不但没受影响,反而提高很快。此后,傅老师在课外便不再留作业。课堂上,他一改过去的“主演”而成为“导演”。他每节课只讲20分钟左右,其他的时间都让给学生。学生可以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按自己的实际情况,或分析讨论,或做练习,或提问。
数学教师刘丽华为了向40分钟要质量,总是千方百计总结并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她的经验是,摒弃不分主次、把学生当作“容器”的满堂灌,而是抓住关键,重点突破,一法解百结。有位叫刘龙的学生,刚到班上时数学成绩很一般,但经刘老师“点化”后,成绩越来越好,到初三时,几乎每次考试都拿满分。家长奇怪地说:“从不见他开夜车,总是轻松自在的样儿。”他说:因为刘老师给了“钥匙”,很多问题一下就解开了,明白了。结果每次在全市统考中,这个班的数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初中的英语教学公认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年轻的贾克维老师却使它变得轻松。他称之为“愉快教学法”,其主要特点是把音乐引入课堂。几年来,他省吃俭用自费买了1000多盘中外名曲磁带。每节课上,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置播放或轻缓低柔或热烈明快等各种相宜的背景音乐,借以调动兴奋点、集中注意力,或辅助学生把握英语会话和朗读的节奏。就这样,他不仅从不留作业,而且只用了两年半就完成了4年的初中英语教学任务。去年期末考试,全班英语成绩平均86.94分,居全市第一。
现在,呼市实验中学已变成最为市内考生及其家长向往的中学之一。在几次全国和全市的各科竞赛中,他们的获奖名次和人数都居各校之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