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来到青岛瞻仰康有为故居的游客,却被铁将军拒之门外。管理人员称:旅游淡季不赚钱,故而不开放。人们不禁要问——“活教材”紧锁到几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4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来到青岛瞻仰康有为故居的游客,却被铁将军拒之门外。管理人员称:旅游淡季不赚钱,故而不开放。人们不禁要问——“活教材”紧锁到几时?
本报记者白剑峰
3月初,记者前往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康有为故居瞻仰,只见大门紧锁,尘埃满窗。一些周围住户竟在康有为故居门上搭竿拉绳,晾晒床单、枕巾和衣物。此情此景,令乘兴而来的游客大为失望。
记者采访了有关管理人员,他们说:康有为故居自去年11月就关了,今年6月才能开放,主要原因是旅游淡季人太少,门票赚不了多少钱,天天开放不合算。由于故居一年中有多半时间大门紧闭,所以周围住户几乎忘记了它存在的价值,竟然堂而皇之地将其当成了“晒衣场”。一位从广东来的教师气愤地说:“这样一部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材,居然被锁了起来。难道文物古迹非得要赚钱才开放吗?”
的确,康有为故居自1986年开放以来,先后接待了大量的社会各界人士。在故居的游客留言簿上,记者看到许多发自肺腑的词句。石家庄大学的王莉静写道:“历史可以明智,参观之后,深受启发,康公堪称近代维新图强第一人。”江苏一位游客感慨:“相识恨晚,我接触了一个伟大的灵魂。”青岛服装高级中学高一同学留言:“万代敬仰,百世留芳”……
青岛是全国著名旅游城市,这里不仅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早在30年代,这里曾是许多著名学者的居住地,目前尚有老舍、梁实秋、沈从文、闻一多等多位文化名人的故居保存。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仅有康有为故居有条件开放,且还是处于“半瘫痪”状态,实在令人痛惜。不少游客认为:丰厚的文化遗产,既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材。重视和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以史为鉴,了解国情,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仅仅出于赚钱的考虑,而让这些“活教材”藏之深闺,难见天日,实在不应该。
据悉,今年是康有为等人士“公车上书”100周年,但愿康有为故居能借此良机,早日全年对社会开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