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伍修权和他的《回忆与怀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4
第11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伍修权和他的《回忆与怀念》
谢筱迺
伍修权是我们党内资深望重的老一辈革命家之一,也是我们素所敬仰的前辈,今年已逾八十四岁高龄。出版一本回忆录,献给党和人民,是他多年以来的夙愿。
一九八四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约请徐迟、洪炉、彭加瑾同志协助伍老将他写的若干回忆和纪念文章汇编结集,出版了《往事沧桑》一书。但这是一个不完全的集子,如伍老在六十年代参加的许多重要活动的回忆就未收入。在该书的“后记”中,伍老不无感慨地说:“打算在有生之年,在我照常完成交付给我的其他任务的同时,把我还没有和应该写的东西,都一一如实写出,一方面向党和同志们提供更多的情况和资料,一方面争取在适当的时候,向读者献上一部内容更加充实和完整的书来。”我其时适在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工作,受伍老之嘱协助他完成此愿,便约请主持《中共党史资料》编辑部工作的王寅城同志协助,对伍老全部回忆和纪念文章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编辑,最后经伍老本人审定,卒成《回忆与怀念》一书,由中央党校出版社于一九九一年出版面世。
这本书分“回忆篇”和“怀念篇”两部分。“回忆篇”是自传体的回忆录,约三十余万字。“怀念篇”为纪念文章,约十万字。“回忆篇”是本书的主体。伍老在书中回顾了自己从青少年时代受到陈潭秋、董必武的教育和启发走上革命道路起,直到一九八○年他作为大法官参与主持审判“四人帮”为止,先后近七十年间丰富多采的革命生涯。正是在这七十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伍老的革命经历,不啻是七十年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缩影。这期间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书中都有或详或略的反映。作者在书中详细描写了他去苏联学习和工作的情形,在中央苏区的斗争生活,参加长征和遵义会议的经过,在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中的经历,参加中苏首脑会议的经过细节,出任南斯拉夫大使,出席联合国大会及参加苏联和东欧各国党代会详细过程,参加庐山会议的情形,八年的“牛棚”生活,审判“四人帮”的详细过程等等。这些我们党和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是伍老所亲历、亲见、亲闻。他是这些历史事件的参与者,也是见证人。本书的一个特点是文风朴实,不尚华辞。作者全凭自己的记忆,娓娓写来;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自然、可信。读到激情处会噙泪哀思,遇惊险处会惊心动魄,遇幽默处会哑然失笑。这是一本地地道道的“口述”历史。
恭读《回忆与怀念》一书,深深感受到书中几乎无时无处不流露出来的伍老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拳拳赤子之心。为了振兴中华,包括伍老在内的一大批志士仁人前仆后继,奋斗终生。其中许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没有他们的奋斗,便没有今天的新中国。伍老作为这群奋斗者中的一员,同样也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一九二五年,伍老年方十七岁,便受党组织派遣,离乡背井,不远万里,去苏联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一九三一年,当他了解到国内的同志正在进行如火如荼的艰苦斗争时,便毅然放弃在苏联比较稳定的工作和相对舒适的生活条件,主动回到祖国加入艰苦斗争的行列。当时他想的是“在自己祖国的土地上战死也比在异国扬名好”。在残酷的国内战争中,伍老多次面临生死考验,但他置生死于度外,毫不畏惧。他在中央苏区第一次参加战斗,便被一颗子弹击中面部,几乎丧命。在几十年的经历中,伍老的工作多次变动,职务有升有降(有时甚至是自己主动要求降职),只要是革命需要,他从无二言,总是愉快服从分配,努力去做好新的工作。伍老就任南斯拉夫大使时因为如实反映了情况而遭到不公正的批判;十年“文革”中,他更受到林彪、“四人帮”的诬陷而失去自由,坐牢八年。总之伍老的一生,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矢志不渝,始终如一,经得起任何艰难困苦的考验,显示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情操。
《回忆与怀念》一书的下篇,收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发表或未刊出的回忆和纪念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彭德怀、叶剑英、徐向前、陈潭秋、王稼祥、张闻天、李立三、董必武、谢觉哉等老一辈革命家以及徐海东、朱瑞、李伯钊、丛德滋、罗扬实、徐舜寿、李克农等战友的文章。故人已逝,音容长存。作者以满怀深情的笔触,生动地介绍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建树的丰功伟绩,以及他们的高尚情操和优良作风,并且表述了伍老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作为领袖和师长的尊崇和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战友和同志的深厚革命情谊——这是一种比骨肉之亲更加深厚的战友情、同志情,是一种比血更浓的感情。
本书于一九九一年出版后,不久即销售一空,连年来不断索书、购书而不得者不乏其人,故为满足读者要求而再版,以飨读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