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今年棉花怎么种?——河南几个棉花种植大县县长访谈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5
第2版(经济)
专栏:

  今年棉花怎么种?
——河南几个棉花种植大县县长访谈录
本报记者李而亮
河南是我国棉花种植和调拨大省,自1992年以来,棉花连续3年减产,供求矛盾非常突出。今年河南省棉花种植计划为1450万亩。眼下正是棉花备播时节,今年如何种好棉花,完成国家下达的收购任务?记者就此访问了几个棉花大县主抓棉花的副县长。
  面积要扎实
新野县连续几年棉花种植面积上升,去年46万亩,今年计划50万亩。“要保证扎扎实实的种植面积,必须有扎扎实实的措施。”副县长邓宝廷认为:近年许多地方统计渠道不畅通,方法不科学,如果没有扎实的措施,得到的统计数字很可能就出问题。
邓副县长说,近年种棉对比效益下降,要保证棉花种植面积,政府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今年我们动手较早,目前已经与棉农签订了种植收购合同。但有了合同并不等于就保证了面积落实,更重要的是措施保证。今年我们围绕几个方面增强了工作力度。一是对棉农签订了合同的种植面积,定期进行丈量落实;二是加强服务,强化政府对棉农的服务功能,将许多服务条款具体化,同时让司法机关参与合同的公证,用法律手段提高合同履约率;三是强化激励机制。今年政府拿出了数量不小的资金,不仅设了收购奖,还有生产阶段奖、科技开发奖、科技承包奖、单产奖等,调动棉农和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四是自始至终加强宣传力度,让干部群众了解国家棉花政策。同时通过宣传公开奖优罚劣,提高干部群众种好棉、多交棉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全力抓单产
棉花种植是投入大、投工多的作物,在生产资料不断涨价的情况下,一亩棉花如果收皮棉50公斤,棉农基本无钱可赚,70公斤以上才有好的效益。因此,落实种植面积后,一定要在提高单产上下功夫。这是几个“棉花县长”集中谈到的问题。
鄢陵县副县长葛富中介绍,他们县去年种植棉花50万亩,开始生长形势很好,原来预计亩产60公斤左右。但中期干旱影响产量10%,后期低温阴雨和虫害又影响18%,造成许多棉农不仅没有效益,甚至赔钱。他认为:河南棉花的主要产区是豫东,在多年种植后,老棉区迟发晚熟和枯萎病相当突出,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单产,种棉的效益不仅在花生、大豆之下,甚至比不上种玉米,如何能调动积极性呢?
葛副县长说:主攻棉花单产,关键是依靠科学技术。今年县里决定拿出10万元,引进高产抗虫害的新品种,在32个行政村进行繁育和推广,争取近年内能使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其次是推广和增加地膜覆盖育壮苗,解决棉花迟发晚熟的问题。县政府准备拿出20万元、棉麻公司再拿出一部分棉花扶持费,对棉农进行补贴,力争全县有一半以上面积实现地膜覆盖。在此基础上,组织科技人员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科技承包,今年当前重点针对枯萎病严重的问题,增施钾肥。
  控制棉铃虫
睢县今年计划种植棉花35万亩,比去年增加近10万亩。李超海副县长认为,棉铃虫危害是当前农民思想上一大障碍。从现在起,一方面要多作思想工作,消除群众中的“畏虫心理”,另一方面及早落实灭虫措施。
说起灭虫,这位在基层工作了多年的“老农业”认为:棉铃虫并非那么可怕,也不是没有好办法治。根本问题在于预报体系不健全,灭虫各自为战。治虫的关键在于治早治小、综防统治。因此,现在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病虫测报体系,巩固县的测报站,建立乡的测报点,发展村里的测报员,起码每500亩地配一名有经验的查虫员。在统一测报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防治标准,做到统一购药、统一配药、统一打药。
  领导要投入
素有“银太康”之称的太康县是河南省第二产棉大县,今年计划种植棉花达75万亩。副县长刘林,是中国棉花学会常务理事,一位地道的棉花专家。但他大部分话题集中在迫切解决领导重视的问题上。他说,棉花生产这几年滑坡的最根本原因,是弱化了领导。许多领导没有真正把劲使在实处。
那么,具体到棉花生产上如何加强领导,领导具体又该抓什么呢?刘林副县长认为:领导干部抓棉花,首先应懂棉花。不了解每个阶段的防治措施、防治标准,贻误了战机,这都是失职行为;在物资服务方面,领导要切实组织好。眼下备耕开始,肥料、农膜如不及时足量组织好,再喊也没有用;科技推广方面,及时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办培训班、分发资料,组织科技承包,光靠科技部门是远难解决问题;今年要保证棉花丰收,最关键是增加投入,这方面首先就是加强领导的投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