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农牧结合共同富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5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走向共同富裕笔谈征文

  农牧结合共同富裕
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党委政研室罗岩峰
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是传统的以农牧业经济为主的地区。阴山山脉以北,是广阔的牧场,居住的绝大多数为蒙古族,习惯上以放牧为主;阴山山脉以南,是黄河冲积形成的河套平原,居住的绝大多数是汉族,习惯上以农为主。农业和牧业是巴盟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多年来,农牧业生产尽管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但总的来看发展缓慢,农牧民生活都比较困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巴彦淖尔盟党委和行署经过调查研究,认识到城乡分割、农牧分离的二元经济结构,不利于农牧业生产的有机结合和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而提出了“引牧入农,引种入牧,农牧结合,共同富裕”的农牧业经济发展方针。在河套平原的传统农业区,引导农民充分利用大量的作物秸秆和丰富的草本植物,大力发展养殖业。在积极发展养猪业的同时,号召汉族学习蒙古族牛羊饲养和育肥经验,大搞牛羊育肥。经过十来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农区养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1993年,农区的牲畜头数达到380万头(只),超过了牧区牲畜头数。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2%,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1/3左右。在阴山以北的广大牧区,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投资的办法,大搞以水为中心的草牧场基本建设,兴建起6000余处、37万余亩的草库伦。针对牧民同胞缺乏种植业经验、草库伦效益不高的情况,提出了“引种入牧”的口号,号召蒙古族同胞向有种地经验的汉族同胞学习,并派农业科技人员和有种地经验的农民到牧区传授种粮(料)种草的经验,推广了良种繁育、地膜覆盖、间种套种、压施底肥等增产增收的新技术新措施,草库伦的种植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使牧区牲畜过冬的草料自给率达到80%以上,改变了多年来千里调料、百里拉草的状况,在遭受同样特大旱灾的情况下,牲畜的死亡率由70年代的10%下降到1993年的3%以下。1993年,巴盟的农民牧民人均纯收入双双突破1000元。
近年来,在总结前几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农牧结合又有了新的发展,许多地方开始了北繁南育的探索试验。这样提高了出栏率和出肉率,农牧民两利,都得到了较好的收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