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让中国航天工业走向二十一世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5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让中国航天工业走向二十一世纪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刘纪原
作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一经问世,我们就完完全全地、心悦诚服地接受了下来。
在近半个世纪里,由于航天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类实现了摆脱地球束缚的梦想,开辟了第四个活动领域。运载火箭、航天飞机等航天运载器的研制使用,把各种用途的人造地球卫星等航天器送入了不同的预定轨道。于是,人类开始站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一个新的观测平台来俯瞰地球,重新认识和了解我们自己居住的“摇篮”。利用空间的高远位置和运用航天遥感技术,我们可以适时地监测地震、洪水、森林火灾的发展变化情况。有了通信广播卫星,邮电通信和广播技术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目前,全世界2/3的国际电话业务以及全部的洲际电视传播业务都是由卫星承担的。
航天科技工业发展的需求还带动了一大批新技术的开发和进步,产生了惊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为诱人的是,利用航天技术,可以采集其他星球上的资源来补充解决地球上不可再生资源问题。在月球上已经发现有氦-3元素,既没有放射性,又具有高能量,可以取代核燃料用以发电。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空间工业的形成将不再是遥远的事。太空具有的微重力、高真空、超纯净、强辐射等空间资源,将使许多新兴产业应运而生。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说:“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的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进入90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上升为国际间竞争的主题,其中科学技术的竞争成为焦点和关键。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航天技术的发展举世瞩目。尽管其需要高投入、风险高,但至今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竞相发展航天技术,有150多个国家积极推广应用航天技术成果。全世界航天总投资已超过6000亿美元,航天器发射总数已超过4000个,并且形成了国际航天市场,其前景十分广阔,竞争尤其激烈。这从一个侧面深刻地揭示出,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已经上升到首要和第一的地位,现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放大和倍增作用,是历史上几次工业革命所无法比拟的。
我国的航天事业发端于50年代后期,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尽早具备高可靠、高安全性和长寿命的空间活动能力。质量是航天的生命,是航天永恒的主题。对于走向21世纪的航天科技工业来说,努力促进航天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努力创造有利于科技人员施展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是两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这方面我们已采取了一些措施,已有了初步的成效。我们坚信不断完善这些措施,会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本版照片均为本报记者王霞光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