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科技兴化势在必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5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科技兴化势在必行
化学工业部部长顾秀莲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标志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关键所在。当前,国际上经济科技竞争激烈,许多国家都在谋划抢占21世纪制高点。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可以说,今天落后一步,今后就要落后数年。因此,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必须树立抓科技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化学工业既是基础产业,又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不仅表现在高新技术的发展会渗透到化学工业中来,推动化学工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而且化学工业要为诸多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各种新材料、高新技术产品和专用化学品。“八五”以来,化工行业全面实施“科技兴化”战略,“第一生产力”的意识明显增强。主要表现在: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01项,国家发明奖63项,化工科技进步奖1208项;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了一些传统产业,使一批老企业焕发了青春;一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已有87项成果列入国家级重点推广计划;为国防建设提供了一批高新技术产品,有机硅、有机氟等化工新型材料已经形成产业;引进和消化吸收了一批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了技术进步的起点,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使企业素质和竞争能力明显提高。
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江泽民同志指出:“究竟怎样跨入21世纪,怎样把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搞上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解决当前国有企业竞争能力不强、经济效益不够理想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强科技。从化学工业的实际情况看,当前要继续解决“转变观念、转化成果、转换机制”三个问题:
转变观念,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大科技”观念;企业发展靠科技,科技振兴靠人才的观念;企业自身的开发能力就是企业潜在生产力的观念。把化工科技工作的重点从以技术引进为主转到依靠国内技术开发为主的轨道上来;把化工科技工作的主攻方向从重视重大基础研究转到重视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新产品开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上来。
转化成果,就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抓好四个结合。一是抓好科技进步政策与产业结构政策的结合。通过制定技术进步政策引导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鼓励企业运用现有的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达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目的;二是抓好产品开发与技术改造的结合。围绕产品开发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档次,改变过去那种低水平重复的状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三是抓好引进硬件与引进软件的结合。不但重视关键设备和装置的引进,更要重视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的引进,形成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出口的新机制;四是抓好科研院所与大中型企业的结合。科研成果要直接与企业见面,创造条件吸引科研院所直接进入大中型企业,也可以合作建立中试基地、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等,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转换机制,就是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按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精干高效的要求,加速科研机制的转换,加快科技经济一体化步伐。继续进行人才分流、结构调整,在稳定科技队伍的同时,引导科技人员以各种形式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继续抓好科研机构内部的配套改革,具备条件的可推行“一院两制”,向企业化经营过渡。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呼唤着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形成,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又对转变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行业管理机构,在科研与生产的结合上,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上,在科技决策的导向上,在科技立法及保护知识产权上等等,担负着组织、协调、引导、服务等重要职责。政府要加快职能转变,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机制。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