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法美间谍案与贸易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5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法美间谍案与贸易战
郭天禄
早春的巴黎云低雾重,寒气袭人,但沸沸扬扬的间谍案却使巴黎平添几多热闹气氛。现在,随着法美最高当局的低调处理,间谍战似乎已烟消云散,然而它留给人们的却是严肃深刻的思考。
对于法国公开美国间谍在法活动一事,多数评论认为与法国即将临近的大选有关,有的则说是对两年前美国破获法国间谍的报复。议论纷纷,不无道理。然而从深层分析,此次法国撕破脸皮,不顾盟友之间敏感问题协商解决的惯例,确实由国家经济利益受损所致。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据权威人士估计,法国每年因泄密蒙受的经济损失高达100—400亿法郎。去年春天法国总理巴拉迪尔访问沙特阿拉伯期间,沙特方面打算购买价值60亿美元的包括军舰、导弹、后勤保障在内的武器装备和空中客车民航飞机。然而,在双方即将签署协议的前夕,沙特方面突然变卦且未做任何解释。这笔法国梦寐以求的生意事后被美国的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抢了过去。几乎同一时期,美国根据中央情报局的消息以法国一家电讯公司贿赂巴西官员为由,再次打碎了法国人的美梦,为本国公司赢得了14亿美元的购货合同。到手的鸭子飞到别人碗里,这对于失业严重、经济增长缓慢的法国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法国人只能是打掉牙齿和血吞,苦楚自明。
“美国人太过分了,我们多少还是盟友,不是附庸关系。”激动的法国人如是说。美国商业部长倒快人快语、直言不讳:“我们的国家安全与经济利益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外交从属于商业利益。现在的世界已不同于数年前,我国经济愈来愈依赖出口。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方程式:出口=就业。”《新闻周刊》写得更是简洁露骨:山姆大叔就是商业代表,美国的外交就是商务。美国人不仅这样说也这样干,上自总统下到各驻外机构无不为争取外贸合同、扩大出口四处活动。沙特购货协议的成功签署就是总统干预、使馆斡旋和情报局提供准确信息相结合的杰作。
确实,冷战后的世界笼罩着浓厚的商战气氛。在这个没有硝烟、看不清对手的战场上,商业间谍神出鬼没、无孔不入。获得一个商业情报可使国家争取到数亿美元的合同,增加成千上万人的就业机会,泄露一点消息则可能使国家蒙受巨大损失,甚至引起人心浮动、政局动荡。法国反间谍部门掌握到的情况表明,在法国的外国间谍60%—80%的活动目标集中在经济、科研和技术三个方面。据有关方面透露,日本间谍网的工作重心就是窃取商业和技术情报。即使面临经济困难的俄国也正在大力恢复和加强科技和经济情报网的活动。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已经把工作重点从安全和国防领域转向收集经济情况方面。情报人员则以揭露外国公司的不公平竞争、为本国公司赢取合同作为任务之一。现在,40%的美国用户将自己的要求委托给中央情报局去落实。一个包括情报局人员在内的协调机构每月召集一次与出口有关的19个政府部门长官出席的例会,研究情况、寻求对策,主持会议的是商务次官。协调机构的宗旨就是一旦获悉美国某家企业或公司正在争取外部市场则全力予以支持。没有硝烟的战场谍影憧憧,盟友之情荡然无存。
间谍风波震惊了法国朝野,气愤之余的法国人正在研究亡羊补牢的措施。舆论界普遍认为法国的反间谍法律内容空泛模糊,既不适应变化中的国际形势,操作起来也有一定难度。例如如何区分工业间谍、正常收集经济情报和闲谈泄密之间的关系,如何对待掌握对手一定情况的人员的“跳槽”现象,如何对待同一行业内部从国有企业转到具有竞争力的私营企业方面的人员流动(有的国家明令禁止这种人员流动),如何限定研究人员扩散个人的发明成果,如何规范自然科学成果在国内范围内的转让等等。对经济间谍而言,钻法律空子易如反掌,利用法律的模糊为自己辩护亦大有余地。因此,法律对间谍罪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另外,对间谍案要开庭审理,以引起公众的注意。
法美间谍风波虽然暂时画上休止符,但可以预料平息之后将是新一轮更加激烈的争斗。就情报战而言,没有信任、没有友谊、没有调和,有的只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条金科玉律。尤其在世界各国经济趋向相互依存而信息手段又快速便捷的情况下,经济安全已成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窃取国家经济秘密与反窃密的斗争将长期存在下去,这就是法美间谍案风波给人们的重要启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