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泰坦尼克”沉没新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5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泰坦尼克”沉没新探
王若愚
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巨轮沉没的消息震惊了大西洋两岸所有的人。轮船的建造者曾宣称,该轮船体由众多各自独立的隔水舱组成,这样轮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沉没。于是人们就骄傲满足,没有为乘客准备足够的救生设备,因此巨轮撞到山之后,有1500多人在大西洋北部的冰水中遇难。
几十年来,这艘当时最先进的轮船为何会沉没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人们为此著书、拍电影。美国轮船设计师加尔·兹克、桑迪·福德和工程师彼得·徐说,他们已经找到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真正原因。
加尔·兹克认为,由于建造“泰坦尼克”号巨轮的钢材中硫磺和磷的成分很高,这就使钢材质地变脆,当轮船撞上冰山之后,脆弱的钢筋船体破裂导致巨轮沉没。加尔·兹克解释说,当船体下沉时,船尾当时的弯曲应力为15吨/平方英尺,已经超过大梁和船撬板的承受能力。当冰冷的海水接触到超负荷的船体时,脆弱的船体发生破裂,而船体上层也已经散架。
“泰坦尼克”号巨轮沉没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轮船行驶于冰山区的速度,当时为21海里/小时,远远超过现在的轮船在冰山区航行的速度。
其实“泰坦尼克”号船长史密斯已经得到有关大西洋海底冰山的警告,这是因为天气变暖,北极地区有一些冰山分离后逐渐向南漂移。不过,史密斯船长并没有放慢航行速度,而实际上在大西洋航行的船长们一般都不减速,轮船必须严格按里程表航行,这是因为码头和搬运工都是提前预订好的,无论轮船是否准时到达,都必须付钱给码头和搬运工人。
这几位科学家认为,人们应当从这起沉船事件中吸取两个教训:其一,建造者必须了解所使用材料之性能;其二,不能把商业利益看得比安全还重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