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刘福胜英名留故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6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刘福胜英名留故乡
新华社通讯员蒋孟鸣新华社记者张东波
湖北省红安县老红军刘福胜,为改建家乡危旧校舍奔波数载,最后倒在新建的校舍旁。
刘福胜离休前任原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委。1992年4月,刘福胜回到故乡湖北红安县看望乡亲时,发现方刘冲村小学的教室竟是县里屡次下了危房通知书的土泥墙屋。刘福胜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即找到村干部,建议兴建一幢新校舍,并当场捐出1000元钱。乡亲们也纷纷捐钱捐物,新校舍很快破土动工。
但因经费不足,新校舍两度停工。刘福胜又两次回乡捐款2000元。去年12月,他得知已竣工的新校舍因资金不足尚未装门窗时,又冒着严寒抱病驱车200多公里,第四次回故乡。12月20日下午,在与村干部一起研究新校舍安装门窗事宜时,刘福胜突然感到体力不支,刚掏出药丸送到嘴边,便因心脏病发作猝然倒下。
刘福胜去世的消息传开,方刘冲村乡亲们的心碎了:老将军是为伢儿们累死的呀!乡亲们联名上书,要求将刘福胜的骨灰安葬在学校对面的山坡上。
刘福胜一生简朴,两袖清风。他的一件毛衣竟补了几十处,可他却为家乡做了数不清的好事:家乡孩子们每天要涉水上学,他拿出1500元钱,组织乡亲们在村前的河上修起一座水泥桥;村里人畜共用一塘水,他率乡亲引来山泉;村里不通电,他四处奔走,为山沟引来光明……
为了表达乡亲们对刘福胜的怀念之情,方刘冲村党支部、村委会最近决定,将方刘冲村小学更名为“福胜小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