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我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6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小西甚右卫门
继承高崎的遗志
继承高崎的遗志、学习运用高崎发展日中友好的思想是支撑我终身事业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也是一个日本人对于中国人民做出的一种赔偿。1989年,我以赠送科技图书的形式,在中山大学、北京经济学院等5所中国大学设立了“高崎文库”,以此颂扬在周恩来总理倡导下签订并开拓今天的日中友好基础的高崎达之助、廖承志备忘录(LT贸易)的丰功伟绩。
高崎达之助先生1960年应邀访华参观时的珍贵记录至今仍保存在我的手中,在“访华记”的序文中他热情讴歌了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所创立的丰功伟绩,坚信勤劳的中华民族必定能够将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富强之国。我认为他思想中所蕴含的“人民性”和“中国观”,恰恰是他那开拓精神的源泉所在,同时也是日中友好事业的核心所在。
中国是哲学之国,又是语言、文学之邦,自古以来作为优秀民族在思想、哲学方面在亚洲起着主导作用。日本人自古以来就向中国学习,许多古典成语至今仍被大家所尊崇。它们最终化作推动日本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革新的原动力,进而在战后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经济上高度发达的国家。
我作为一个企业家在实施“医学LT”事业的同时,还编辑和发行了《中国民族音乐》唱片和激光盘,并单独承担了对名古屋广播电台的节目赞助,将该台制作的以《11亿人口的挑战》为题的电视纪录片介绍到中国。我通过支援中国艺术家成立展览馆、向中国各地赠送樱花树苗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一方面表达了日本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尊崇,另一方面也使这种精神融合渗透于日中经济交流之中。
高崎主张的“人民性”使我在开展民间交流活动中大受裨益。我亲身感受到来自中国社会各阶层友好人士的深切共鸣和积极配合,一幕幕友好图景再现眼前,廖承志先生曾在病榻上深情地为《素志兰》杂志和“中日血液学免疫学研究中心”题字,对我所主持的“医学LT”事业给予了极大的精神支援。邓颖超女士也从内心赞同这一事业,她将周恩来总理生前影集送给我,并且为了永远纪念缔结LT贸易的廖承志、高崎达之助先生的功绩,亲笔挥就“高崎文库”四个大字;中国卫生部钱信忠、崔月犁、陈敏章三届部长热情邀我来华访问;许多专家学者为我提供十分有价值的交流题目、力保交流项目的上马实施;江泽民主席、已故王震副主席和现任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以及王光英等中国领导人,都给予我鼓励和赞扬。通过这些交流活动,我亲身感受到了日中友好事业的共同性和两国人民的良好愿望。
  以史为镜发展友好
不断反思战争曾给两国人民带来的不幸,坚信维护和平是持续永恒友好关系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9月,江泽民主席于公务繁忙中在中南海会见了我,并引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句话,指出对于过去的教训不能忘记。
1991年5月31日,为了汇报我与廖承志先生约定的开展医学LT事业十周年的成果,我再度访问了中国。在北京我被邀请到周恩来总理生前生活工作过的中南海西花厅作客,邓颖超女士与我进行了亲切交谈。
自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时光已逝20多个春秋,人生已历几多风霜。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引进市场经济机制。我在衷心预祝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同时,衷心祈祷周恩来总理、邓颖超女士、廖承志先生、王震副主席以及其他载入史册的先驱者们的在天英灵得以安息。(全文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