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昔日当垃圾无人要今朝标身价众人“炒”象州农家肥成了热门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7
第2版(经济)
专栏:

  昔日当垃圾无人要今朝标身价众人“炒”
象州农家肥成了热门货
本报南宁3月26日电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广西象州县,昔日当垃圾清理掉的农家肥、土杂肥,今天悄然走入市场。
象州农家肥成为商品,与县委县政府近年来重视在农民中推广使用农家肥、土杂肥分不开。中平乡新兴村群众有办沼气的积极性,成为县里的典型,在有关部门的扶持下,全村43户人家,办起31个沼气池。有了沼气池就有了高质农家肥,农民每种一亩田一年只需买10多公斤化肥,别的全部用农家肥代替。农家肥当家,改良了土壤,提高了产量,全村平均粮食亩产高达1000多公斤,成为名副其实的“吨粮田”村。县委县政府在抓“米袋子”时,大讲新兴村,大讲农家肥,“炒”得农家肥在象州成了热门货。
象州的农家肥市场便应运而生。在城镇街道,有自发兴建公厕积肥出售的;有些工厂,把可用作农家肥的废料经处理后,卖给农民;在饲养场,农家肥已成为饲养专业户的另一笔财源。大乐乡韦显汉老汉自修厕所,积的肥除够自家田地用外,每月还可以大量出售,月收入达100多元。养猪大户潘汉洲每天至少卖猪粪300多公斤,收入50余元。县里两家国营糖厂仅今年榨季,就卖出800多吨滤泥肥。据不完全统计,开春以来,这个县每天买卖成交的农家肥、土杂肥约60吨,成交额至少在6000元以上。
象州农家肥走入市场,反过来刺激了农民使用农家肥的积极性。到3月20日,全县农村共积农家肥已经多达430多万担,平均每亩早稻已有农家肥近20担,是去年的一倍多。
(罗昌爱梁耀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