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辉煌人生——记海军潜艇学院学雷锋积极分子陈国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7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辉煌人生
——记海军潜艇学院学雷锋积极分子陈国民
赵云春王佩宏李道明
“不好啦!陈司务长晕倒了1
海军潜艇学院训练团的领导们闻声全部赶来了。
一小时后,陈国民,这位当了18年“伙头军”的老兵,终因劳累过度,倒在了三尺灶台上。今年2月26日,海军潜艇学院首次为一名士兵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并举行了“陈国民事迹报告会”,学院党委作出了向陈国民学习的决定。共青团青岛市委、市青年联合会号召全市青年向陈国民学习;陈国民的家乡、江苏省武进县为这位人民的好儿子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葬仪式。
海军潜艇学院官兵不仅记住了“1994年11月17日”——这个与陈老兵的诀别之日,同时也记住了他18年来在三尺灶台前的一件件感人小事——
1989年,团领导说:“老陈,士官队伙食上不去,想派你去改变一下状况,怎么样?”陈国民笑呵呵地说:“那就干干看。”
来到炊事班,陈国民首先要来全队学员花名册,搞清了就餐人员的不同口味和习惯。他说:不仅要让人员吃饱,更重要的是要把一日三餐的胃口调理好。白菜,对一般人来说,切两刀或炒或煮都行,然而到了陈国民手中,是横切还是竖切,是切块还是切丝,切多小炒了有营养,切多大熘了让人想吃,都有个说法。在蔬菜切法上,陈国民能切出近百种花样。
在训练团,陈国民半夜压火的故事几乎人人皆知。一天,青岛地区最高气温超过了30摄氏度。晚上熄灯号刚吹完,两位正在值勤的新战士,透过食堂窗户,他们见到陈国民在往炉膛一铲一铲送煤,还不停地在里面拍来拍去,满身的汗水伴着煤灰,仿佛成了大黑人。
“半夜烧啥东西?”第二天一大早,两位新兵便立即向队领导作了汇报。队领导告诉说:“陈国民半夜压炉火,为的是让大家起床后能及时吃上热饭热菜,如果压不住火,浪费煤柴不说,按时开饭就很难保证了。”
18年来,陈国民坚持半夜压火节省了近20吨柴煤。
这位来自苏南鱼米之乡的农家子弟,深知粮食来之不易。食堂每用完一袋面,陈国民总要用自己扎的小扫帚,把面袋上的面粉扫下来,然后叠放整齐,有时白天忙不过来,他便晚上去扫。
就这样,陈国民当炊事员十几年,扫出了千斤白面。如今,扫面袋这种勤俭节约的好做法在该团炊事员中已蔚然成风。
每当新兵入营,陈国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手拿一个小本本,登记好每一位新兵的生辰日期,每逢哪位新兵过生日,他便端来一碗生日面,一碟香喷喷的生日菜。
1994年6月29日,是新兵王晓晓的生日。恰巧,这天小王的母亲也从浙江老家来队。中午就餐时,当陈老兵把一碗鸡蛋生日面和热腾腾的饭菜端到小王面前时,他的母亲才恍然大悟:“噢,今天是儿子的生日!”她急忙起身拉住队干部的手说:“连我这做娘的都把孩子的生日忘了,可这位老兵却记住了,他真是比我当母亲的心还细。”而陈国民也先后5次被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14次受嘉奖。
住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陈国民无论是上班、上街,还是探亲、休假,军装是他唯一的服装,在告别人世的最后一刻,穿的也是一双洗得发白的胶鞋。
在他与朝夕相处的战友诀别的最后时刻,队干部为他擦净了身子,团领导为他换上崭新的军装和一双新皮鞋,他们要让这位18年来不退油烟味的老兵,干干净净、体体面面地上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