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为政之要在于通下情——江苏省南通市副市长马汉坤访谈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5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为政之要在于通下情
——江苏省南通市副市长马汉坤访谈录
本报记者保育钧
认识马汉坤已有十年之久了,但每次都是匆匆一面,未及深谈。最近,他送我一本书:《十年求索集》。书中收录了他在担任南通市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南通县县长、通州市委书记期间,“挑灯夜战”写成的36篇文章。内容包括他对南通地区工业、农业、科技、外向型经济的调查研究,以及从政为政的经验体会。读完这本书,对他这十年间的探索成果有了全面的了解,更产生了采访他的强烈愿望。天遂人愿。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作了如下深谈:
记者:你从“幕僚”位置走上“主干道”,为政一方,当县长、县委书记,现在升任南通市副市长,你的为“官”之道是什么?
马汉坤:“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这首歌适用于我。我当过工人、农民、教师、机关秘书,以后做机关工作和调研工作。这些经历告诉我,不管担任什么职务,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脱离实际。1991年,我总结担任县长两年多的体会,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将根本宗旨体现于每一项实践活动》,主要讲了四个观点:为政之急在于通下情,治政之道在于求安民,当政之要在于兴一方,施政之本在于洁自身。这几年,我尽力按照这几条去实践。现在看来,只有求富民,才能真正兴一方,真正安民。安民、富民也好,兴一方也好,前提是“通下情”,即真正了解下情、了解民意。因此,也可以概括地说,为政之要在于通下情。
记者:这个道理人人会讲,但坚持始终并不容易,实践中常常被打了折扣,有的干脆反其道而行,群众挖苦地描绘这些人“眼睛长在头顶上,天线装在额角上”。您是如何坚持“通下情”的?
马汉坤:没有什么特别的高招,就是下笨功夫,老老实实向群众学习,向基层求教。我当县长、县委书记时,从认人、认门、认路起步,跑完全县9个区、53个乡镇和机关的60多个部门。既“跑富”,更“跑穷”;既“身入”,更“心入”。4个月光景,我熟悉了县情,概括为四句话:人口大县,缺粮大户;纺织大县,缺棉大户;财政大县,缺钱大户;出口大县,缺汇大户。针对这一实情,我和大家反复研究,确定了工作的基本思路:夯实农业基础,优化工业结构,着力外向开拓,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保持适度增长。4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个思路是正确的。这几年,我们每出台一项政策措施,都有大量的调查研究材料作基础。平常,我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工作再忙,下基层的时间不得少于1/3,以平等的态度对待群众和基层干部,带头执行工作联系点制度,坚持联系一区、一乡、一村、一校和两个大户一项工程(税利大户、亏损大户、重点技改工程)。坚持调查研究,看准纹路劈柴,才能事半功倍。
记者:“通下情”不易,解决下面的问题更不易。这一点,已为多数同志的实践证明。可现在有些地方的“下情”很难通过各级领导如实“上达”。这样,“下情”充其量只是通了一半。在这方面,您有何见解?
马汉坤:我们地县级领导,“通下情”不光是为了解决当地的发展问题即富民问题,也要通过如实反映基层情况,帮助上级领导正确决策。这里的关键是如实反映,来不得半点私心杂念,容不得半点虚假。1992年底,李鹏总理邀请4个省的省长和6个县(市)的书记、县长座谈农业问题。我有幸被邀请参加。会上,我根据长期调查得来的第一手材料,作了近50分钟的发言,着重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千万不可高估农业发展水平的现状,千万不可高估农民的富裕程度,千万不能高估农民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千万不可高估农村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在中央领导面前如此大胆坦陈问题,是捏着一把汗的。大概是由于我的发言论据比较充分,不仅没有被批评,还受到肯定和赞扬。这说明,能否如实反映情况,一是不能有私心,二是要对下情有真切的了解。二者缺一不可。
记者:现在谈“通下情”,往往多半谈抓经济工作。这当然是对的,但是,群众对某些腐败现象很不满意,这种“下情”,你想回避也回避不了。您对此有何体会?
马汉坤:“通下情”本来就包含着对各方面情况的了解。问题主要不在于是否了解腐败现象,而是如何对待、处置它?当领导的不能对腐败现象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而应当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反对它。一次信访接待日,五总乡有位名叫陈玉贞的老太太向我哭诉,她想在村规划线内自家承包地里盖两间房娶儿媳,但乡村干部庇护一个财大气粗的个体户不让她盖,理由是怕坏了那个体户的风水。我想,这不光是一块宅基地的问题,而是对待平民百姓疾苦的态度问题。晚上,我仔细翻阅《土地管理法》,与分管土地工作的同志商量,得出一致看法:决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古之为政,爱人为大”,何况当今?在我们的直接干预下,陈老太太很快拿到了准建证。此后,我举一反三,从加强政风建设入手,对管钱、管人、管物、管地、管房、管图章的“实权人物”,作出了相应的监督约束措施。近几年来,我直接处理人民来信2400多封,努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并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
记者:这么说来,为政一方,当个“地方长官”确实不易。难怪人们戏谑地称你为“马半夜”、“马前卒”。
马汉坤:我爱人还叫我“马大哈”。因为我平日根本顾不了家,生活上马马虎虎,低标准,只求过得去。“马大哈”就这么将就下去吧。谁叫我姓马又属马呢。现在到了新的岗位,新的任务又摆在面前,我这53岁的老马,还须奋蹄呢!(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