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农民高兴我高兴——记山西省吕梁地区晋剧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5
第11版(摄影)
专栏:

农民高兴我高兴
——记山西省吕梁地区晋剧团
地方戏曲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在城市,尤其是在乡村拥有众多的知音。但眼下许多地方戏曲剧团因经济入不敷出而解散,演员改行。许多地方农民喊看不到戏,与此有关。然而,也有些剧团在困境中奋斗着,取得显著成绩,其中一个就是山西省吕梁地区晋剧团。这个团去年除去两个多月在家排练,其余9个多月全在外面巡回演出。去年他们演出突破500场次,这在戏曲界是难能可贵的。如果一天演两场,演员们的工作远不止七八个小时。夜里12时睡下,6个小时后又起来吊嗓子、练功了。在外面,剧团人员一天三餐的费用不超过3元,以尽量节省一些钱来换行头,……这些与农民联系最密切的文艺工作者的劳苦与艰辛是可想而知的。“这年月,干点什么不比干这行强!”有人这样议论。然而,他们依然一场接一场地演,腔调总是那样高亢、嘹亮,并筹划排练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戏。在他们看来,除了苦,也有旁人难以体验到的甜——只要他们的锣鼓一响,那缺少文化生活的偏僻山村一下子就欢腾起来,人们扶老携幼朝戏台前聚拢。一场戏三四个小时,人们就那样一动不动地坐着或站着看,目光始终那样专注。连场演的时候,有的人还带着干粮,边吃边看。演完了,懂行的老戏迷们还要给评语:“你们唱得很卖力气,没小看我们这些庄稼人!”……
这是对吕梁地区晋剧团全体成员最大的安慰、最高的奖赏!
本报记者蒋铎文并摄影(附图片)
上左:山村农民喜笑颜开看大戏。
上右:演出一遍又一遍,但每次演出演员们都十分投入。
右:国家二级演员、55岁的姚素琴,艺术精湛。她同年轻演员一样常年东奔西跑。在演出点中阳县尧峪村,她(右)同刚刚结识的房东一见如故。
哪怕上场几十秒钟走一遭,也得用几十分钟精心化装。
一台好戏,需要全团人员同心协力,密切配合。
卸了装,得赶快吃饭,晚上还要演一场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