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跨越苍茫》(报告文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13
第10版(文艺评论)
专栏:新作一瞥

  《跨越苍茫》(报告文学)
作者:咏慷载《昆仑》1995年4期
总后勤部某部上校军官陈宝琪,在十年动乱中因困惑、迷惘而开始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原著,进而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理论,20余年矢志不移,终于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出版了洋洋数十万言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专著《公共价值论》,富于创造性地提出了“公共价值规律”的学说,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跨越苍茫》这篇5万余字的报告文学,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记述了陈宝琪的成长经历和“公共价值论”学说的诞生历程。
陈宝琪是新中国的同龄人,自小立下了追求真理、富国利民的志向。在动乱的年代中,在参军入伍来到东北边防中苏冲突的前沿阵地上,在军校学习的日子里,陈宝琪孜孜不倦地攻读马列原著,先后写下了近百万字的学习笔记,发表了上百篇的学习心得和理论研究文章。他始终密切关注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联系实际数十遍地刻苦钻研了革命导师的政治经济学经典论述,发现并提出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的五个“模糊地区”,即: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地位和作用、关于劳动价值的理论、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关于按劳分配的理论、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并承受着种种压力和磨难进而大胆地提出了相对于“剩余价值规律”的“公共价值规律”。在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下,陈宝琪还勇敢地提出了“研究经济学的赚不来钱,不是真正的经济学家;不会搞经济建设、不会搞企业管理的经济学家,不是真正的经济学家”的口号,三次接受上级指派到实业第一线去工作,应用“公共价值”理论指导生产和经营,均创造了可观的财富,并进而完善发展了自己的经济理论学说。目前,《公共价值论》已在我国经济学界不胫而走,被许多著名经济学家誉为富于创新精神、实践精神、已经自成体系的重要论著。
作者咏慷曾长时间对陈宝琪进行跟踪采访,并对“公共价值论”进行深入研究,故而能够在作品中透过生活现象而深入挖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突出了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和“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发大财”的精神追求,读来能给今天的人们以较深的触动和诸多启示。(临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