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多速欧洲”又一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7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多速欧洲”又一例
张宝祥
《申根协定》昨天开始生效,7个签字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西班牙和葡萄牙取消相互间的边界检查,实现了人员自由流通。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四大自由流通”终于在部分成员国之间得以实现,表明欧洲建设又向前迈了一步。
然而,人们看到,这次开放边界的并不是《申根协定》的全部签字国,更不是欧盟的全部成员国。另外两个签字国意大利和希腊定于晚些时候开放。欧盟3个新成员国中,奥地利拟于4月底加入,瑞典、芬兰及丹麦也可望签约,而英国迄今尚无开放边界的意向,仍拒绝加入《申根协定》。这样,欧盟15国在开放边界上就分成了三类:率先开放的,准备开放的,压根儿就不想开放的。尽管欧盟各成员国的官方大多不愿接受“多速欧洲”,但“多速”已成现实。
事实上,欧洲一体化在许多方面已都是“多种速度”。如欧洲货币体系的参加者并不是欧盟全体成员,希腊至今未加入,甚至还有进有出,英国英镑、意大利里拉目前即暂时游离在外。正在建设中的经货联盟一起步便出现了“两种速度”,英国和丹麦签订《马约》时就声明,它们不参加实行欧洲单一货币的第三阶段计划。根据统计数字,去年,只有德国和卢森堡两国达到了《马约》规定的标准,其它国家即使经过努力,看来也决不会全部达标。此间舆论普遍认为,经货联盟的建设肯定是“多种速度”,而不是“一种速度”。
欧洲防务联合更是这样。欧洲联盟拟将西欧联盟建成它的军事臂膀和北约的欧洲支柱。但欧盟现在仍然有5国不是西欧联盟的成员。法德创议的欧洲军团迄今也只有5个成员国。由此看来,《申根协定》的实施只不过是“多速欧洲”的一个最新例子。
“多速欧洲”反映了当前欧洲一体化建设存在诸多难题,联合进程很不顺利。其根本原因在于各国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欧洲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另外,随着欧盟不断扩大、成员国增多,欧盟内部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社会上的差异会越来越大,利益更难协调,矛盾势必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多种速度”也不失为既能缓解各国矛盾,又不妨碍欧洲一体化继续前进的一条出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