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李约瑟博士最后的日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7
第6版(国际)
专栏:英国通讯

  李约瑟博士最后的日子
新华社记者姜岩李国威赵迎新
李约瑟博士带着对中国的无限眷恋走了,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位真诚的老朋友,世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听到李约瑟博士逝世的噩耗,记者立即驱车从伦敦赶到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的家中,在那里见到了他的老朋友、负责料理后事的麦克弗森博士。麦克弗森博士说,李约瑟博士把生命的最后一刻献给了中国。
3月23日,李约瑟博士逝世的前一天下午,他像平时一样坚持让人推着轮椅到办公室听人朗读有关中国的资料。虽然当天晚上他感到有些不适,但24日白天他仍坚持工作,想利用生命的最后时光尽力处理一些事情。在李约瑟博士遗体周围摆满了中国书画和用具,陪伴他的还有他已故的妻子、华裔科学家鲁桂珍的遗像。
李约瑟博士的贴身护士邓肯·曼森先生对记者说,李约瑟博士在最后的日子里除休息日外每天都要去办公室,要么坐在办公桌前工作,要么观看关于科学和自然的电视纪录片。每到周末,他家中总是高朋满座,他用英国茶点来款待数不清的来客。他是一个乐观的人,从来不缺少朋友和同志。在天气好的时候,他总是让人推他到院子里享受灿烂的阳光,欣赏盛开的鲜花和美丽的大自然。
李约瑟博士生前十分关注改革开放的中国,尤其是中国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李约瑟研究所代所长克里斯·卡伦对记者说:“李约瑟先生通过他多年来对中国以及中国人民的了解,确信中国能够再度崛起。一个拥有如此伟大文化的国家,一个拥有如此伟大人民的国家,必将对世界文明再次作出伟大贡献。”
李约瑟博士1900年12月9日生于英国伦敦。原名约瑟夫·尼达姆,因尊崇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因此以“李”为姓,起中国名字“李约瑟”。
1937年,李约瑟博士从3位中国学者那里了解到中国曾对世界科技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从那时起他对中国科技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学习中文。1939年他完成第一篇中国科学技术史论文。1942年到中国任英国驻华使馆科技参赞后,毅然转向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
当记者向料理李约瑟博士后事的麦克弗森博士表达哀悼时,他紧紧握住记者们的手说:“你们是第一批来吊唁的人。第一批来吊唁的是中国人,我相信李约瑟先生在天之灵会感到十分欣慰。”
             (据新华社伦敦3月25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