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更广更深更实的思考——山东潍坊农业产业化述评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14
第2版(经济)
专栏:

  更广更深更实的思考
——山东潍坊农业产业化述评之三
本报记者艾丰潘承凡
潍坊的农业产业化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实践,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其它地方也有类似的做法和提法,但时间都不很长。对于全国,农业产业化更是刚刚引起人们注意的新发展、新趋势。所以,农业产业化理论上的研讨和概括,尚在交流和碰撞之中。
我们在潍坊采访的时候,恰好有几个单位在那里召开农业产业化研讨会。会上的各种观点、看法,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开阔眼界,并引发我们对于农业产业化的更广、更深、更实的思考。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
包产到户和乡镇企业崛起以后,中国农业的路子应该怎么走?怎样才能把农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在看了潍坊农业产业化实践之后,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产业化。这个观点是从这么三个方面论证的。
首先,从理论上说,通常人们习惯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来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进行划分,农业被划为第一产业。因此有人认为,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已经是一门“产业”了,没有必要再提“产业化”。其实,三个产业划分方法是从现代西方借鉴而来的,并不是人类历史上任何状态的农业,都是通常所谓的第一产业。而中国农业实际上正处在自然经济状态向着适应市场经济的产业化过渡的渐变过程之中,因此它还不是现代意义的第一产业。提出农业产业化,推行农业产业化,正是为了使它成为合乎现代意义的第一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其次,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历程来看,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中国农民的两个伟大发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极大地改变了农村和农业经济的面貌。进入90年代后,农村改革和发展期盼着综合配套、整体推进的思路和战略出现,而农业产业化就是系统地、综合地促进农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佳战略。它立足农业,促进工业;既是工业项目,又是农业项目;既有农业综合效益,又有乡镇企业的工业效益;既解决了生产力问题,又深化了农村改革。比如,农业产业化不仅提高了农业效益,还加速了土地流转,加速了农业剩余劳力转移,还缩小了贫富差别,并提高了基层政府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
最后,从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长远观点来看,我们在农村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致富的唯一途径,就是把农民带进市场,靠市场经济致富。但是,先前的实践证明,以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为主的农民,在越来越统一的大市场面前,不是进不去,就是进去了吃亏。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摆在面前:如何保护弱质的农业?不少专家认为,潍坊农业产业化实践证明,农民搭上产业化这条大船,才能顺利地进入市场经济的大海洋;农业搭上这条大船,才能由弱变强,敢于面对市场经济中的任何风浪。
  农业产业化的实施要有科学态度
在潍坊参加农业产业化研讨会的专家们有一种担心,担心农业产业化在推广中变形,并引起不必要的震荡。这里的关键是正确认识和实施农业产业化。潍坊的同志积累了很多经验,市委书记齐乃贵为我们作了介绍,概括起来有这么几条:
一、农业产业化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农业产业化,并不是平地而起的空中楼阁,也不是推倒别的东西另起炉灶的无本之木,它是我国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继续。因此,在实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必须注意继承以前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阶段中所创造的全部成功形式,并使它们有机结合,发展提高。
二、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发展总战略,因此,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战术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不仅潍坊的农业产业化形式与其它地方不一样,就是同在潍坊地区,不同的乡镇也有不同的产业化组织类型。就龙头企业而论,可以是国有企业,也可以是集体企业、合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户。这里的带动能力很强的大江集团,就是私人企业。
三、农业产业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阶段,并不是某个人头脑发热捏合出来的。农业产业化包含着生产力的发展,也包含着生产关系的改变。在部署和实施农业产业化时,要把生产力放在首位来考虑。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如何选择,主要是看它是否对发展生产力有利。潍坊的同志就是这么做的,这是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的。
四、在实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必须坚持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无论是内部生产关系,还是外部商品交换关系,都要尽量做到法制化、规范化。潍坊人认为:法制化、规范化,依法照章办事,是最重要的一条。没有这一条,一切经济活动都将在混乱中停顿。在潍坊,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的产销合同履约率很高。潍坊的诸城有个统计,去年履约率达到98%。有一回诸城刮龙卷风,14处鸡场、576间鸡舍被摧毁,龙头企业照样按合同收购被砸死的鸡。
五、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是关系农村改革与发展全局的三篇大文章,只有坚持“三篇文章”一起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潍坊的实践也已证明:农业产业化把产加销、贸工农、经科教连为一体,实现了整个农村结构乃至社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乡镇企业为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充当龙头,同时又拉动小城镇扩大规模,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不仅为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带动辐射功能。“三篇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前进、配套发展。
  农业产业化勾画着美好前景
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一个最大困难,就是宏观经济范畴中的二元结构,即较发达的、先进的工业与比较落后的、不发达的农业并存。二元结构在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道资金、市场、技术、劳动力等壁垒,工农业交流不畅,城乡交流不畅,不仅影响农村发展,城里生产的产品也因农村市场萎缩导致积压,最终阻碍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在研讨会上,不少专家认为,农业产业化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龙头企业就是沟通城乡间、工农业间的最佳桥梁和纽带。
这个桥梁和纽带作用,首先表现在对城市市场的开拓上。潍坊已经用他们的实践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潍坊的农民,已经走出了集贸市场和地摊,昂首独立地进入了最高范畴的统一大市场。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普及,中国农民有序地、整建制地进入国内外大市场的道路已经打通。
农业产业化不仅促进了工农业之间的结合,更具体点说,它还有力促进了乡镇企业与农业的结合。我们坚信,越来越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出现在农村大地上,它必将大大促进和推动我国农村的工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加快了农业积累及农民致富的步伐,并使大量的农业人口从农业剥离,从而将加速我国农村的小城镇建设。所以说,农业产业化也是解决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具体途径。
在潍坊采访,我们接触了工人、干部和农民,过去那种城乡差别已经开始缩小,不少地方农民的收入已超过工人、干部,城里人有的开始羡慕种田的乡下人。我们所到过的不少乡镇,农民户均年收入和户均存款都在万元以上,那些种植大户年收入则高达几十万。潍坊市委宣传部长郑金兰向我们感喟,她每隔几个月下乡,都会为农村和农民家庭发生的巨大变化而惊叹。有一回她组织一个文化节,要昌乐县的尧沟镇出一个几十人摩托方队,结果呼啦啦开来五六百辆,而且还有不少报名者被组织者拒之门外。
农业产业化已经全面地、整体地推动着潍坊农村、潍坊农业和潍坊农民向现代化迈进。但是,潍坊人仍然非常清醒,他们反复地向我们、向外面来的人强调,他们是在实践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学习农业产业化的,理论上还不够系统,目前的水平还不够高。我们在这里采访的时候,碰上刚从日本洽谈农业产业化项目返回的高密市委书记张建国,一见面他就感慨:“跟日本农业相比,我们的农业产业化还是小儿科。”
然而,不管怎么说,潍坊的农业产业化已经起步,已经迈出了成功的几步,人们在这儿,已经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将越走越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