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两招制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14
第2版(经济)
专栏:

  两招制胜
本报记者刘亮明
说起内蒙古第二通用机械厂二次创业的事迹,当地人总是赞叹不已。
二通厂原是军工企业,地处塞外煤城乌海市。80年代后,随军品任务递减,企业出现严重亏损,转向开发文件柜、洗衣机等几十种民用产品,因原料缺、成本高,形不成经济规模,终未摆脱困境,到1990年,累计亏损2200多万元。可是到了1991年,由于取得二次创业的成功,一举成为乌海市的税利大户。
奥秘何在?厂党委书记兼厂长高宏斌说:其实也简单,概括起来就叫两招制胜。
第一招叫选准路子。1989年上任的高宏斌提出:必须根据当地资源优势,选准一条适合本厂实际的路子,拿出“吃饭”产品,站稳脚跟,滚动发展,企业才有希望。
在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分析后,厂领导班子得出一致结论:依托当地极为丰富的煤炭、原盐及电力等资源、能源优势,走化工生产的路子。
3年后,两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顺利完成——1000万条塑料包装袋工程、6000吨烧碱和6000吨聚氯乙烯树脂工程相继建成投产,企业终于摆脱连续12年亏损的局面,1993年实现利税500万元。为了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通厂又千方百计进行再投入,不断进行技术改造,让企业在滚动中发展壮大。现在,工厂已形成年产烧碱、聚氯乙烯树脂各2万吨和盐酸、电石各1万多吨、水泥包装袋1000万条的生产能力;资本金由原来的1100万元增加到1.6亿元;产品畅销国内并远销日、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200万美元左右。
第二招叫启用能人。高宏斌出任厂长后,首先对全厂干部进行了认真的调整。他的用人思想是:能者上,庸者让。
动力分厂的水、电、气供应连续半年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在黄牌警告后,厂长仍无力扭转被动局面。高宏斌随即免去原厂长,任用职工公认的一位能人为厂长,结果动力供应很快就满足了全厂生产。
1992年,聚氯乙烯树脂分厂建成后,半年多不能正常生产,还出了两次事故。高宏斌从天津一家化工厂聘请来3位退休技术人员,全权请他们从管理到新技术应用、关键部位改造给予指导。不到1个月生产就走上了正轨,并在产量质量上创出同行业最高水平。
仅几年时间,企业走出连续12年亏损的困境,产值、利税连年翻番,今年可分别达到5000万元和1200万元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