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8
第9版(理论)
专栏: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李庆余
如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本地的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进行了一年多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科学认识本地的资源开发状况
社会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因而是宝贵的。对经济资源在各种生产用途之间作出最佳选择,不仅是经济学的基本议题,也是加快经济建设的现实课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通过价值规律、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等功能,把资源配置到人们最需要的方面,配置到效益最高的部门和企业,配置到采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地方,使资源能够发挥最佳效益。而要使资源发挥最佳效益,使本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其前提之一,就是要对本地区的资源开发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北京市房山区的资源十分丰富,一是矿产资源储量大、品种多,有丰富的煤炭和建材资源。二是生物资源丰富,有30万亩商品粮基地和正在开发的10大农副产品基地。三是旅游资源丰厚而独特,为建设首都西南旅游观光区奠定了基础。四是化工原料资源多,燕化产品有100多种,为房山发展精细化工和塑料深加工提供了必要的原辅材料。这些丰富的资源确实为促进房山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它也带来了一些负效应。一方面,面对资源优势,一些干部群众产生了依赖、懒惰思想,对按市场需求开发利用资源重视不够,造成了产品“傻大黑粗”质量差,“小打小闹”单打一;另一方面,面对已有的开发规模,产生了“小进即满”的思想,对开发新的、上大的缺乏紧迫感,缺乏利用资源优势再造新优势的意识和魄力,造成了封闭保守发展慢,各自为战小而散,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市场经济观念不强。满足于靠资源、卖资源、吃资源饭,总认为卖原料来钱快,躺在资源上,对资源优势陷入盲目性。二是利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意识不强。满足于画地为牢,自给自足,小富即安,打不破行业分割和所有制分割,企业资产难以流动,资源开发难以形成规模。
   制定科学的资源开发规划
资源优势不等于经济优势。要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有适合本地实际和市场经济要求的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近期和长期规划,以避免资源开发的盲目性、无序性,求得资源开发的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这一认识,去年初房山区对资源开发作出了具体规划:经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实现把房山建成“三区两基地”的目标,即建成依托燕化,以精细化工、塑料深加工为重点的燕房化工区;服务配套、舒适方便、具有“古、野”特色的京西南旅游观光区;以形成几个规模较大的生产要素市场为重点的首都西南对外辐射和扩散的商贸经济区;以建筑带建材,建设高档次、多品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首都建材基地;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农副产品基地。
制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规划,根据我们的实践,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坚持既要利用现有优势又要再造新优势。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着眼点,一方面要以现有的优势行业为主导,走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道路,成龙组团,扩大规模,进一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另一方面借助传统优势,运用科技发展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再造行业优势;深入开发系列化配套产品,再造规模优势;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带动相关行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再造群体优势。经过几年努力,使我们依托现有资源优势,拓展几个有影响的新优势。新老优势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是,坚持既要广泛内联更要注重外向带动。以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吸引外部资源为手段,广泛开展与国内有关单位的联合与协作。同时,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加大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设备,着力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项目,以形成几个不同类型的资源开发基地,发挥在资源转化中的骨干带头作用。
三是,坚持既要抓好资源型工业增量的优化,又要注重存量的改造。加快资源开发,一定要重质量,讲效益,切忌片面追求产值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要坚持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和综合经济效益为目标,在抓好增量优化的同时,注重抓好存量的改造,搞好现有企业的技术嫁接,盘活闲置企业资产。积极开发新产品,努力创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声誉高、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全面提高资源型工业的素质和市场应变能力,使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是,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资源开发要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协调发展。一定要不唱高调图虚名,真正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办实事作为制定和实施开发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
  采取有效措施落实资源开发的规划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了好的规划,就要狠抓落实。不动员群众脚踏实地去干,再好的规划也是“纸上谈兵”,它不可能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要立足市场,加快资源开发,首先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变依赖资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观念和小生产经营方式为从市场需要出发进行多元开发、开放开发、规模化经营的观念。
其次,要抓“三改”促“三化”。资源开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工作中必须从本地的人力、财力出发,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抓关键环节,特别是当群众开发资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更需要正确引导,切忌“村村点火,处处冒烟”,一哄而上。为此,我们在资源开发工作中一是抓改组,以优势行业和名牌产品为龙头,走规模化的路子。去年上半年,我们建起四家建筑企业集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我们选择水泥、石材、钢窗、构件等一些优势企业和拳头产品,打破乡、村界限,走成龙组团的路子,发挥集团优势。同时继续抓好三个工业区和乡镇工业小区建设,集中成片开发,以形成区域规模。在农业上重点抓好“万字号”工程,加快10大农副产品基地的建设速度。二是抓改造,通过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和技术,使资源型企业的装备、工艺现代化。三是抓改建,以现代科技改造传统行业,走产业化的路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的优势,积极地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建筑、建材、房地产、商饮、服务等系列配套生产体系,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