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焚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8
第10版(文化广角)
专栏:

  “焚书”
赵锐
高中毕业前夕,当我疲惫不堪地陷身重重书围时,曾暗自立下这么一个誓言:“只要考上大学,一定把这些书籍全部烧掉!”立誓之时,十分尊崇并怀念我们的先祖始皇帝。的确有人是哼着流行歌曲轻松跨进大学的,谁让人家聪颖又走运呢?
待到进入大学,虽未实行焚书,但自然成为最后一个步入学校图书馆大门的新生。
进校之初,每当路过位于宿舍与教室之间的图书馆,总是故意绕过那座巍峨挺立的建筑。可是,整个校园甚至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烂熟于胸了,这才动了心思,要不去图书馆看看?只去看看,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决不捧回大摞大摞的劳什子,决不不可自拔地再做一只书蛀虫。
没想到,竟然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其实远远不止是易水,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海。我第一次发现没有发令枪和终点线、不规定姿式的“游泳”实在最幸福不过了。不容迟缓,不容思索,一个猛子扎下去,一扎就是酣畅淋漓的四年。
然而,当我四年后从书海里抬起头来,忽然觉得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时代竟变得让我不敢相认了。面临毕业择业,所有的同学都争相去酒店宾馆、证券公司、报纸电台……哪儿有钱往哪儿奔,整个儿一个夸父逐日,金币就是一轮灿烂的太阳。半梦半醒之间,我也毕业了,不过仅仅是从学校图书馆转移到公共图书馆,专业对口,顺理成章地进了南京图书馆的古籍部。起初尚有几分自豪,南京图书馆的实力紧趋北京、上海,位列全国第三,古籍部一百来万册的典籍更是阵容强大,威名远播。徜徉在一架架线装书之间,隐隐地便要以文化传人自居。
半年后同学聚会,嗬嗬,都发了,发达了,发福了,一个个腰别BP机,口谈股票期货房地产,各人的得意真正讲也讲不完。终于,他们小心翼翼地转向默默无语的我:“真羡慕你啊,守着悠闲和专业,好像个世外桃源。”他们的话,是真诚的怜悯,还是违心的抚慰?摸不准。这就是我的同窗?这就是全国设置甚少而又招生有限的古籍文献毕业生?
我又一次厌弃书籍了。这一次是深刻而又持久的,我陷入都市膨胀的物质欲望和萎缩的精神追求的矛盾夹缝之中。我认真作了突围的构想:如果有一天我也进了酒店当公关,我也去了证券公司,我也腰挂BP机满街跑,又将如何?首先我最怕敷衍和应酬,而数字是打小就头疼的,好不容易厕身文科得以摆脱阿拉伯数字那蚊虫般的骚扰,又何苦重投罗网作茧自缚?三百六十行几乎想了个遍,这才发现自己除了读书似乎什么也不快乐。不觉便想起颜回,孔子夸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其实有颜老夫子踽踽在前,还有什么样的穷苦不能忍受?说到底,至少什么是苦、什么是乐,各人自有各人的感觉,各人自有各人的标准罢了。
想到这儿不禁轻松了许多,于是又恬然淡然地投入我青灯古卷、云淡风疏的寻常日子。桌上那一只嗒嗒作响的座钟权作木鱼,再点燃心香一炷,当然不是为了焚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