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领墒牛”——记山东省苍山县大炉乡杨庄村原党支部书记杨振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8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在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

  “领墒牛”
——记山东省苍山县大炉乡杨庄村原党支部书记杨振刚
谭雷
逶迤连绵的八百里沂蒙山春色融融,树绽新叶,百花争妍。
1993年4月一天清晨,在杨庄村头的公路上,一群人拥着一位拄着铁拐的中年汉子,缓步跟在吉普车后,默默为他送行。中年汉子不时转回头,依恋地望着离别的村庄。青石红瓦的排房,林立的电视天线,高耸的水塔,盏盏“海鸥”路灯……这些为偏僻的山村增添了现代化气息。看着这一切,他心里感到安慰。在他七八年前上任时,小村人均口粮150来公斤、收入不足200元,而今口粮过千,人均收入1200多元。
送行的人们含泪望着远去的吉普车,他们的“领墒牛”将去任乡党委书记。
人们相送的这位拄铁拐的中年汉子,是山东省苍山县大炉乡杨庄村原党支部书记,名叫杨振刚。
  拄着铁拐拉重套
杨庄村地处沂蒙山区腹地,自有人家以来,一直“穷”字当头。杨振刚18岁欣然参军。在一次国防施工中,被高处落下的木棒击中腰部,他身负重伤。从此留下外伤性脊髓珠网膜炎,胸椎十二压缩性骨折,合并骨质增生等症状,被定为一等伤残军人。以后,他就靠一副铝合金胸腰卡和两支铁拐支撑身体。医院里一位专家对他说,“此病最怕劳累和发烧,一旦引起发炎,病菌侵入脊髓腔,就会有高位截瘫的危险。”
1979年,杨振刚拖着残疾的身子,复员回到家乡。没想到用烈士热血换来的江山,几十年过去,面貌没改多少。
第二天,他就拄着铁拐找村党支部书记出计谋,支书扭头;找入伍前的伙伴,伙伴们缩脖;找驻村工作组订蓝图,人家不睬。
他心里发堵,夜不成眠,就披衣坐在村前小河旁的石墩上冥思苦想。杨庄村缺少一个有胆有识的领头人啊!可自己是一个高度伤残的人。
杨振刚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锻炼身体,甩掉一支拐。
1986年2月,杨振刚在乡党委和乡政府的提名下,全村13名党员选举,以全票当选为杨庄村党支部书记。
杨庄村是全乡挂名的“三差”村。一是群众生活差,1985年人均收入180元。集体欠贷9000元。500来人的小村竟有24个光棍汉。二是社会风气差。偷、赌、打、抢恶风横行,不仅本村乱如麻,还搅得邻村不安宁。三是领导班子素质差,干群关系紧张,干部怨群众不好管,群众看干部不顺眼。全村13名党员,有8名当过支部书记。杨振刚上任前一年就走马灯似的连换三茬。
这样的烂摊子,身残的杨振刚能胜任吗?
杨振刚当村支书的事一传出,人们直摇头。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杨振刚避开风言风语,找新班子的成员,把自己多年的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的规划方案,和盘托出。
“干!我带头,干部党员跟上。”杨振刚坚定地说。
  翻开荒山第一犁
杨庄村有大小九座山,30年前曾是浓黛如染、鸟语花香,可惜大跃进时烧了个精光。山变秃了,人更穷了。
九座山合有2200亩荒山,500亩荒滩。这是杨庄村的巨大财源。
杨振刚的第一犁下在开发荒山,发展林果业上。
当天下午,他拄着铁拐和支委、村委干部上山搞勘测规划。从下到上,自上而下,进行了一遍又一遍丈量。拄着拐走平路还将就,但爬山就艰难了。上缓坡需别人扶着,上陡坡干脆别起拐棍,用手扒着石头揪着小草往上爬。如此上上下下,一天折15公里山路。晚上到家倒在床上,像散了架,浑身疼痛,彻夜难眠。
在规划二米山那天,他起得很早,天没明就走。爬一个陡坡,没小心踩滑了石头,一下子翻下来,滚落了30米坡,胸腰卡被扭到一边,人疼得当场昏过去,被送进医院。事后,医生对他说,“太危险了,要是伴着高烧,你的下肢就保不住了。”
杨振刚默声无言。出院当天就回到规划的山上。每一镐头刨下,他都疼得揪一次心。膝头磨烂了,血渗入泥土;膝头磨僵了,茧硬过烂石。不知多少天,秃山上破天荒开垦出一块石垒地堰、平整、倒流水的高标准梯田。人们亢奋了。干活爱磨蹭的人,来了精神。蹲在山下柿树底冷眼看的人,吸引上了山。全村男女老幼一齐搬石、刨地、运土、垒田。一块块梯田变戏法般呈现眼前。
几年悄无声息过去了,杨庄村的九座秃山充分得到开发绿化。栽植雪桃、苹果、板栗等多种果树10万棵,白果、刺槐等经济树20多万棵。修了30华里环山路,建起一座二级扬水站,引水上山,实现果园水利灌溉。村民算过一笔帐,杨庄村仅树一项,现在就有370万元的家当。
  精耕细作犁犁壮
杨庄村这几年先后解决了走路难、照明难、吃水难和孩子上学难。如今,这里的山绿了,地肥了,村美了,人笑了。然而杨振刚并没满足,没停止追求的脚步。
1991年起,他的视角转向了发展村办企业。他要带领杨庄人立足山区,学会经商。今后杨庄村人将在他的蓝图中,创办其它企业,围绕着村里的资源,实行综合开发,形成农、工、商、副、牧五路并进的新格局。
今天的杨庄村,已成为苍山县西部落后山区率先富裕的“文明村庄”,杨庄村支部也被地委、省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杨振刚被授予省新长征突击手、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并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