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呼唤优秀的“第一提琴手”——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采访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9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呼唤优秀的“第一提琴手”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采访札记
高国营白剑峰
“课上不足课下补”,是加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原因。据部分中学生反映:有的老师上课讲来讲去讲不清,学生课上“吃不透”,只好课后补习;有的老师上课是“前面神侃,后面紧赶”,课后往往通过大量布置作业来完成课堂教学要求。北京166中刘学良校长坦言:“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与部分教师的素质有关。不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就不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状况的确不容乐观。据1994年统计,我国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6.59%,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63.84%,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仅为53.4%。在农村,这个比例则更低。由于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知识不够,加之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故而在规定教学时间内完不成教学任务。另有一部分教师不安心事教,忙于经商,不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因而授课质量不高。
一些中学校长反映:教师待遇低,教育投入少。这使课堂对教师的吸引力不大,教师教学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北京27中校长黄旭光说:“我们要以60%的精力花在赚钱养校上面去,没有钱我留不住教师。”在这种状况下,一些教师是不会积极主动地去提高素质的,于是出现了“课上不足课下补”的恶性循环。在北京住宅总公司工作的学生家长王亚非建议:“在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质师资的前提下,应对现有教师进行严格考核,让合格教师‘执证’上岗。不称职的教师决不能滥竽充数,以免误人子弟。”
北京教育界人士认为:师资来源与师资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环节。多数地区的师范生并非都因钟情于教育而报考师范院校,有的师范院校则以降低录取分数线来吸引学生。不热爱教育,素质不高,这样的师资是不会真正把授课质量、学生负担放在心上的。
采访中,许多走上工作岗位的师范毕业生向我们诉说业务上的苦恼:大学学的东西用不上,只有以当年在中小学所学的知识来教今天的中小学生,所以,课堂效果不理想。这不禁令人想起当年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在上海培训中学数学教师的情景。苏老通过专题讲座,帮他们迈过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间的“门槛”,使他们学会用高等数学的观点处理初等数学的问题。不少中学数学教师因此而在业务能力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看来,请教育专家、著名学者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至今仍不失为充分发掘教师潜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采访中我们还发现,目前中小学的优秀教师并不少,但很多人都被提上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岗位,脱离了一线。一位长期从事教育新闻工作的老报人呼吁:“重用不唯官。应该让那些当‘乐队总指挥’的优秀教师重新回到‘第一提琴手’的位子上来!”如果他们能为几个学校同时开课,这不仅能充分体现优秀教师的价值,其“标杆”作用还将带动一批教师的成长。复旦大学从1993年起,就请名教授、博士生导师走出书斋、实验室,为本科生上基础课,并形成制度。这值得各中小学效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