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中介企业率领农民闯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29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与思考

  中介企业率领农民闯市场
近年来,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制约着农村多种经营的发展。湖北汉川县农民在乌鸡养殖业中,以中介服务企业为龙头,实行产业化生产,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
汉川县1992年从外地引进乌鸡种鸡2000套,形成了年产鸡苗14万只的生产能力。然而分散到农户喂养后,连续两年出笼肉鸡不到1万只。去年夏季,汉川粤汉饲料公司出面充当乌鸡生产的组织者,不到半年时间,全县乌鸡出笼一下超过25万只,创产值400多万元,利润75万元。
汉川县乌鸡养殖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中介企业帮助农民克服了走向市场的诸多困难。以前农民养乌鸡一是担心卖不出去;二是不知市场行情;三是苦于缺乏资金,买不起鸡苗和饲料;四是不懂喂养技术,怕养不好。因此农民养乌鸡的积极性一直不高。
以经营饲料为主的汉川粤汉公司在进行市场调查时发现,邻近的武汉市场每年需乌鸡500多万只,而货源只有300万只,随着乌鸡药用价值逐步被人们认识,今后市场还会更大。于是公司的决策人产生了以公司为核心组织农户喂养乌鸡的想法。1994年夏,粤汉公司找到了县城附近的勤劳村,以赊销方式为这个村的农户提供了4000只种鸡和相应饲料。3个月后肉鸡卖出,农民获纯收入1.5万元。其它地方农民看到了与粤汉公司合作的甜头,也纷纷要求成为公司的挂钩养鸡户。粤汉公司对挂钩养鸡户实行三个方面服务:一是保障鸡苗和饲料供应。他们从外地购回优质鸡苗,并且投资建起了自己的孵化车间。鸡苗实行预约供应,价格一年内不变,饲料以低于市场10%的价格向挂钩户提供。对资金困难的农户采取先供货,收购时再结算的办法。二是进行技术指导。公司聘用了10名具有大中专学历和有实践经验的畜牧技术员,为农户进行定点和巡回指导。三是负责市场开拓。在稳固武汉市场的同时,粤汉公司又开发了宜昌、荆沙等市场,并且把产品打进了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为了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公司还制定了乌鸡收购最低保护价格,由公司承担市场风险。粤汉公司这些做法实际上形成了以公司为经营主体,以200多农户为分散“车间”的乌鸡养殖产业。农民高兴地说:“过去养鸡,喂时担心,卖时焦心;现在养鸡,喂的放心,卖的称心。”养乌鸡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汉川乌鸡养殖业的飞速发展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产供销一体化企业为龙头,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产业化经营,是帮助农民多种经营走向市场的有效办法。
              中共湖北汉川县委书记郭远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