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千里边陲如彩画长卷锡林郭勒军民共建文化长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30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千里边陲如彩画长卷
锡林郭勒军民共建文化长廊
本报呼和浩特电近日记者沿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600多公里的边境采访,在哨所、在牧户,都感受到一派浓郁的文化氛围;军民“那达慕”会、文艺表演与体育比赛异彩纷呈。整个边境线犹如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长廊。
这一带边境线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环境极为艰苦,文化生活极度贫乏。大多数牧民看不上电视、电影,也没有文化和体育活动场所,日报到这里成了“月报”。
边境牧区的旗、苏木(乡)和嘎查(村)与驻军一起把建设文化站列入党、政、军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目标化管理。边防哨所、边境苏木、嘎查之间形成了文化网络,双方横向联合,调余补缺,拓宽了双方的活动领域,丰富了军地文化生活。
1989年初,10只设计精巧的银灰色铝合金图书箱,随着边防战士巡逻哨传递,走进600多公里边境线上的连队、哨所、苏木、嘎查。流动图书箱传递6年来,官兵与当地牧民阅过的书刊人均上千本,有近两万册图书、700余盘录像带在连队、苏木的文化网络中流动。
军民同下一盘棋,同打一场球,同演一台戏,已成为边疆日常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而各级领导则更是身先士卒。东乌珠穆沁旗的党委书记苏德斯琴已连续5个春节与边防哨所的战士们同娱乐,共甘苦。某边防团政委王青山的蒙语说书,深受广大牧民的喜爱。曾被国务院和国家民委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的608哨所,率先在哨所创办了牧民之家和牧民娱乐部,开始了文化娱乐活动,还创办了蒙古文小报——《致富指南》。
锡林郭勒各族军民开展共建文化长廊活动不断向高深层次发展。书法、绘画笔力纵横,仪态万千;根雕、动物标本栩栩如生,布满连队、哨所、苏木、嘎查的文化活动室,使数百公里边防线宛若一条七色彩虹。某边防团购置了20多件中西乐器,组建起一支战士军乐队,走浩特(小镇)串牧户,已演出240多场,牧民们亲切地赞扬他们是“穿军装的乌兰牧骑”。去年底,部队和东乌珠穆沁旗双双被评为全国军民共建先进单位,受到中宣部和总政治部通报表彰。(傲腾陈建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