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告别帐篷牛背迎来新屋电灯青海26万藏族牧民实现定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30
第4版(要闻)
专栏:

  告别帐篷牛背迎来新屋电灯
青海26万藏族牧民实现定居
本报讯逐水草而居,曾是千百年来青藏高原藏族牧民的生活写照。如今,昔日帐篷部落已变成永久稳定的小集镇,酥油灯换成了电灯。青海已有26万草原牧民结束了牛背春秋,开始了定居生活。
面积72万平方公里的青海,牧区面积占96%。全省60多万以藏族人口为主的牧民,星星点点地撒在5亿亩草原的牛毛帐篷里。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大潮推动下,青海牧区建立健全了以“草原承包管理、牧畜作价归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大锅饭”的草原有了具体负责养护的主人,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牧民定居点的发展。现在这些定居点已成为高原牧区政治、经济、科技、文教卫生和市场经济的中心。
青海牧民定居点是采取国家补助、集体投资,个人自筹的办法修建的。目前定居人口已占全省牧民总人口的40%以上。
定居使牧区实现了人有房、畜有圈、草场有围栏,目前这里公路已连成网,饮水和能源设施、学校、医院等也同时建成。牧民定居也为发展牧区的畜产品加工业和资源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全省各地的牧业县、乡已办起了皮革、毛纺、地毯加工企业,不少青年牧民跳下牦牛背,将牧羊鞭送给放牧专业户,走进工厂,成为第一代牧民工人。
青海牧民的定居,促进了畜牧业生产。全省的畜牧业已连续8年夺得丰收。目前,青海每年给国家贡献7000多万公斤牛羊肉,460多万张牛羊皮,1.8万多吨羊毛。如今全省牲畜存栏总数已达2200多万头。
(马应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