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西村供销合作社是怎样为农业生产服务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2-10
第2版()
专栏:

西村供销合作社是怎样为农业生产服务的
王汉兴
江西省宜春县西村附近几个乡的合作社社员,一提起西村供销社的生产部时,都说:合作社替我们办的好事真不少,供应农具要算是头一桩。
在农具生产部没有成立的时候,宜春县西村街上只有四家私营铁匠铺生产农具,不仅供不应求,而且价钱很贵。农民常说:铁匠铺里打金打银,贵得厉害。尤其是到了农忙时节,铁匠铺偷工减料,制造些不结实的农具,群众为了生产,也只好购买。
供销合作社农具生产部成立后,逐渐转变了这种情况。几年来,供应了很多质量好、价钱低的铁器和农具。附近五、六个乡的社员都来买货和订货。
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部原来的三个炉子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社员的需要,去年七月又增加了一个炉子和两名工人。为了不误农民的生产和尽可能的满足社员的需要,生产部决定先打农具后打家具;并且抽出一个炉子挑着担子到远乡轮流开工,供应边沿乡的社员的需要。但是,担子下乡以后往往被一个乡的社员拖住不让走,别的乡又来催。农具生产部想出了一个办法:凡是要到那个乡,事先和乡政府约定好日期和需要的数量,依照约定的时间进行生产,加速了轮回的速度,满足了各村的要求。
根据宜春县西村一带农民的习惯,添制农具都按节气。因此,每年到农历三、四月和七、八月的时候生产部总是忙不过来,等到五、六月的时候却很清闲。为了克服淡、旺季生产的不正常现象,合作社垫出一笔资金,使生产部在农闲的时候照样开工,储备农具。这样不但解决了旺季中供不应求的困难,而且改变了淡月中没事做和收入少的现象。以前,一个炉子一天只能打三把大圆锄,经过工人研究改进后,一天能打七把大圆锄,产品纯利率由百分之二降低到百分之一。
宜春县西村供销合作社能够办得好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充分的发扬了民主。每次合作社召开干部会议或研究工作的时候,都吸收生产部的工人来参加,听取他们的意见。如在炉子下乡前,有个别工人怕吃苦不愿意去,供销合作社的领导干部就召集工人开会,讲了合作社和农业生产的关系、社员热爱合作社的情形。经过工人们的讨论以后,他们认识到:农民这样热爱合作社,我们再不下乡,还说什么为社员服务呢!合作社的领导干部,除了加强对工人的思想领导以外,并能及时帮助解决生活问题,鼓舞了工人们的生产热情。
宜春县西村供销合作社在一九五三年被评为宜春县的模范供销合作社,并夺得了全县的流动红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