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水样的心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30
第12版(副刊)
专栏:

  水样的心灵
尹汉胤
走进云南边陲的孟定,就像潜进了一幅湿湿的水彩画,明丽的视野中,一切都蕴蓄着饱满的水分,连人也仿佛水洗过一样,个个鲜艳润泽。云南多山,而孟定却如同一汪高山中的静水,平展的坝子,稻田波动着层层涟漪,绿得令人陶醉。一株株高高的棕榈,摆动着窈窕的身姿,三五一簇,淑女般文静地抚弄着清风,于人不注意间,才偷偷撩起枝叶窥视一下,立刻又将脸掩起。而那一幢幢隐在凤尾竹中的傣家竹楼,就更使人心驰神往了。
绿,到处的绿色,终年不褪的绿色;这生命的原色,竟让孟定占有着这么多、这么久。想起从北京出发时,还是一片春寒料峭,灰蒙蒙的景象,过了黄河才现出稍许绿意,不免为孟定拥有着如此奢侈的绿色生出几分嫉妒。
清明过后10天,是傣历新年,从这一天开始,傣族同胞便进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当地文联特意将我们安排到傣家寨子过节,以使我们更亲切地感受一下傣族的这一传统节日。
那座寨子在南汀河对岸,河上一道很有特色的铁索吊桥牵起两岸。久居城市的我们走上吊桥,晃动中一个个洋相百出,桥上桥下一时笑声朗朗,人未过河,先载了一河的笑声送进寨子。
傣族是对水有着特殊情感的民族,每年的泼水节,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傣语叫“多桑刊”。据说这一传统节日,起源于为洗去设计杀死魔王为民除害的七位妇女身上的污血的故事。而如今的泼水节,人们相互泼水,已演变为洗去过去一年中的种种不愉快,祝福来年吉祥如意。我更喜欢这一新的寓意。
走进寨子,边走边观看着一幢幢美丽的竹楼,冷不防从身后钻出两个小卜哨,将清水和着清纯的笑声泼上身来。我们也立刻用水枪还击,可这儿童玩具怎敌她们手中的水桶,我们尾随着她们登上一座竹楼,楼中已排下丰盛的傣家菜肴,环桌坐下,正举杯间,女主人舀起一勺勺清水逐一为每人浇在背上,并用一只手在背上拍打两下,祝福道:“好吃好在。”开始我们有些拘谨,只接受傣族同胞的祝福,不动手泼水给对方。后见他们互相泼水的欢乐场面,也按捺不住了,纷纷离席与他们对泼起来。一时欢声四起,水花飞溅,气氛一下更为热烈,彼此间没了距离,忘情地玩笑,忘情地泼水,泼到高潮,人们手持盆桶奔下楼,围着水井抢水。街上的景象已如同下雨,一注注清水飞向天空,纷纷扬扬散落下来,立刻爆出一阵欢声。其中犹以小卜哨们最活跃,鲜艳的筒裙像朵朵莲花绽放在水中。几个作者,如同孩子般与小卜哨们追逐着泼水,身在其中,共度此时,人们好像一下都回到了童真,将一切的伪饰烦恼统统在这一刻洗去了,那么自然,那么纯真地彼此祝福着。望到这一幕,我更深地理解了傣族,为他们有着这样一个美好的节日而由衷地羡慕。经历过这样一次圣洁的淘洗,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终生难忘的。用水样的心灵去拥抱生活,用水样的心灵照见自己,无疑是一次心灵的净化。
告别时,大家个个浑身淌着水,却都留恋地不愿离去。走到寨边时,我又见那两个小卜哨拎着水桶站在路边,为每一位走出寨子的人再洒上一勺水。每个走到他们身边的人,一反刚来时的躲闪,一个个站直了唯恐漏掉一滴地承接着清水。是啊!多一滴水,就多一分纯洁,多带走一分傣族同胞的祝福。
愿人人都拥有一颗水样的心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