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试论积极稳妥地推行计划生育“三结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14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试论积极稳妥地推行计划生育“三结合”
彭珮云
人口问题的本质是个发展问题。实践中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口数量多、增长快,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特殊困难。特别是我国农村人口过多,劳动力素质偏低,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尚有7000万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在一些贫困地区,“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如果不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大力提高人口质量,就不可能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也难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特别是1991年以来,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与此同时,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在实践中也探索出了一些有中国特色的、能解决人口问题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是: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把人口控制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一以贯之地强调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人口意识和人均观念;坚持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建立、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贯彻执行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不同地区实行分类指导;把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大力加强基层网络建设和基础工作,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工作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的“三为主”方针;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妇联和其它群众组织的作用,把广大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制定既积极又可行的人口计划,不断加强和改进人口计划管理和人口统计工作;把计划生育与发展经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结合起来,推动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对人口问题实行综合治理;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计划生育工作队伍,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我国计划生育工作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八五”期间我国大多数地方生育水平的下降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得以实现的,这种低生育水平还很不稳定;农村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还比较薄弱;相当一部分群众的生育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农民家庭的一些实际困难还没有很好解决;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某些做法还不满意,党群、干群关系受到影响;一些基层干部感到工作难做,产生了畏难、厌倦和松劲情绪;城市和农村集镇的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生育工作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在未来的15年,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不仅要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增长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还要努力提高人口质量,注意研究人口结构及其发展趋势。要巩固控制人口增长的成果,引导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发展,必须一方面坚持确保实现人口控制目标,另一方面要更加自觉地适应形势的变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深化改革计划生育工作,积极探索和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为此,必须下决心尽快改变过去那种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补救措施和突击活动来推行计划生育的做法,努力实现“三为主”,实现经常化、科学化、制度化,切实做到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并正确执法、文明执法。90年代以来,吉林、四川、江苏盐城等地在总结群众实践经验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简称“三结合”)的工作思路。并创造了多种结合形式,得到了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基层干部、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持和普遍欢迎。短短几年内,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开。这是计划生育工作改革走向深入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新形势下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希望之路、必由之路。
从各地的实践经验看来,要在广大农村积极稳妥地推进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统一各级党政干部的思想认识。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相结合,反映了人类物质资料生产和自身生产必须互相适应、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帮助农民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要强调计划生育工作必须贴近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与建设文明幸福的家庭相结合,要求着眼于农民家庭的全面建设,搞好生产、生活、生育等方面的服务,把国家、集体和农民家庭、个人的利益更密切地结合起来。
与以往的计划生育工作方法相比,“三结合”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注重“结合”,力求解决在实际工作中两种生产“两张皮”的问题;二是把利益导向机制引入计划生育工作,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困难。这样做,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的改革、稳定和发展。因此,它不仅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而且对解决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计划生育在工作思路和方法上必须实现两个转变,即由以往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转变;由以社会制约为主向逐步建立利益导向与社会制约相结合,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相统一的机制转变。实现这两个转变,是对我国多年以来形成的计划生育基本经验的发展与完善,对“九五”时期乃至21世纪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各地广泛开展的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正是实现这两个转变的有效途径。
“三结合”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才能抓得起来推得开。在新的形势下,各级党政一把手不仅要对完成人口计划指标亲自抓、负总责,而且要对落实“三为主”、推行“三结合”、引导和帮助群众少生快富奔小康、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亲自抓、负总责。
各级党委、政府在推行“三结合”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组织协调,检查督促,搞好服务。要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状况,确定“三结合”工作的目标和实施方案,并把它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引导、激励群众少生快富的各项社会经济政策,在项目、资金、技术、物资、社会福利、待遇等方面,向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户倾斜,给他们更多的物质利益。要动员、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支持和参与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形成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合力。要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在“三结合”工作中的职责分工,督促他们结合自己的业务工作,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农民群众提供生产或生活、生育方面的服务。要经常深入基层和农户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三结合”工作加以正确引导。要重视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新技术的推广,为农民和各种少生快富经济组织提供信息,帮助农民掌握致富技术,开发致富项目。
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实行计划生育“三结合”,有助于有关部门的工作在农村基层落实,从而调动了这些部门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积极性。前不久,国家科委、农业部、林业部、水利部、卫生部、扶贫办、中国农业银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国妇联、国家计生委等十个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认真抓好农村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的通知》,这是一个指导全国“三结合”工作的重要文件,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广泛动员组织群众参与“三结合”。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农民群众看到实行计划生育“三结合”给他们带来的切身利益,自觉地参与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要特别重视妇女的参与,使她们在参与各项经济社会活动的同时,不断提高经济地位、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
各级计划生育协会是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参与“三结合”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支持计划生育协会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更多的协会会员和“中心户”培养成为群众少生快富的带头人。
重视“三结合”的载体建设。“三结合”工作的载体,是把“三结合”工作的目标、规划、任务、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的具体组织形式。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条件不同,决定了“三结合”载体的具体形式必然是多样化的。各地要根据群众自愿、有利结合、注重效益、保证落实的要求,搞好“三结合”的载体建设。
从各地的经验看,目前“三结合”的载体主要是以少生快富为宗旨的各种经济组织形式。计划生育的服务网络,主要承担着为群众提供生育服务的职能,在“三结合”工作中也要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进“三结合”。由于全国各地经济社会条件和计划生育工作基础不同,在推行“三结合”时应当从实际出发,确定不同的工作重点,采取不同的结合形式与实施步骤。在贫困地区,要把计划生育与扶贫结合起来,重点扶持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家庭脱贫致富,选择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帮助他们解决温饱问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根据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把他们组织起来,发展经济,扩大生产,增加收入,同时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普及避孕节育的科学知识,帮助农民转变生育观念。经济条件和计划生育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要突出强调优质服务、科学管理,着力搞好孕前服务,逐步开展生殖保健和优生、优育、优教等方面的工作。
推行“三结合”的步骤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抓好试点,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切忌一哄而起,急于求成。
切实解决资金投入。实行计划生育“三结合”,帮助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发展生产,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一些地方的经验证明,解决“三结合”的资金问题,主要是使现有的农业发展项目和资金向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适当倾斜。这样做,并不会给财政增加负担,也不改变原有项目、资金的投向和规模。实践证明,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迫切,参与“三结合”的积极性更高。投入少量的资金,就能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些地方的经验还证明,多渠道筹集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启动少生快富的项目是必要的。这种资金独立建帐,低息投放,定期收回,滚动使用,有效地解决了部分群众在发展生产中的困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